人民網
人民網

平潭的變遷(我與一座城)

周而興
2023年09月11日12: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平潭的變遷(我與一座城)

近來,有友人贊嘆:“夏天去過你老家長江澳,是個好地方!”是呀,夏日的長江澳真的很有詩情畫意呢!藍天白雲,海鳥翱翔,銀灘綿延,任你俯拾那些美麗的貝殼﹔碧波盈盈,不急不緩的悅耳濤聲,是流淌在心頭難舍的浪漫。

長江澳位於福建平潭島海灣,“長”是寬敞的意思。自長江澳北端的國彩村東側,往南延伸至君山腳下,長度約10裡的這片海灣被稱為長江澳。長江澳也是平潭的三大海濱沙灘之一。

30年前,長江澳海灘可以說是村民的“生計灘”。

長江澳是平潭的大風口。據《平潭縣志》記載,清代乾隆年間,長江澳狂風刮起的沙塵,一夜掩埋了18個村庄,可見當時長江澳周邊生活環境的惡劣程度。過去,長江澳的浪潮將海底的海蚌與螺貝沖刷到海灘,這些貝殼沉澱在沙灘上,日積月累形成豐厚的“殼礦”。退潮時,村民紛紛到海灘上挖掘貝殼,洗刷晾干后,出售給殼灰廠煅燒制成白灰,作為建造房屋和修船的重要材料。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國彩村有半數以上的家庭,主要依靠挖撿貝殼維持生計。

國彩村海灘的東側外,有一片突出海面的礁岩,村民稱為“過港”。在潮汐退潮時,這些礁岩會完全裸露出來,我與小伙伴常常去那裡撿螺、捉蝦、釣魚。收獲的小魚小蝦與螺貝,給當時的伙食增添了不少滋味。

若是30年前人們來平潭旅游觀光,村民會感到相當疑惑:“這些城裡人舟車勞頓來海邊看什麼?這裡沒什麼可看的啊!”我也深以為然。因為,那時的平潭是座孤島,缺糧、缺電、缺淡水。

其實,平潭的自然風光是很美的。如我的老家國彩村,村子西邊的低谷裡,有清泉長年向東流淌。而在國彩村西北側的山澗裡,也有涓涓溪流流向村裡。這兩股溪流在貫穿村中的縣道公路橋下匯合,徑直流到村子東南側的低窪地,再與南來的上攀湖水合流,積聚成為一個小湖泊。然后,湖水從從容容地融入東側的長江澳懷抱。這水溪的美稱叫玉帶溪,而湖泊則稱月亮湖。從高處俯瞰,小溪像一條晶瑩閃亮的玉帶,月亮湖也是波光粼粼,美輪美奐。

小時的我,緣何沒有留意家鄉的美景呢?隻因那時海島的經濟落后,雖然家鄉美景給自己帶來了不少野趣,但是,讓我印象更為深刻的卻是生活的貧窮與艱辛。田園、海灘在我們的記憶裡與其說是詩意,不如說是勞作。小時候,為了生計,我的父親常常漂泊海上,母親帶著我們小孩耕作那三分自留地。我上學時,課余時間要跟著大人下地,種小麥、拔花生、插地瓜秧,樣樣都做過。在捕蟹汛期,大人們收網歸航,我們小孩到家后馬不停蹄地幫著拆卸纏在漁網上的海蟹,經常勞作到很晚。到清晨時,還要挑著海蟹到集市上出售……

距離產生美。我們往往會對日常的美景熟視無睹,不以為奇,而羨慕別處的風景。我在高中畢業離開平潭島之前,未曾感覺很留戀海島。那時隻想著,鄉下娃得努力離開海島,到城市裡去發展。直到我在省城求學與工作之后,每次回鄉時,站在福清的碼頭上,眺望對岸的平潭島,才意識到自己永遠不能像一個游客那樣看待生我養我的故鄉。

跨入21世紀,孤立一隅的平潭得到了機遇的垂青,煥發了蓬勃生機。10多年前,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2010年底,平潭海峽大橋建成通車。與此同時,海島開始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底,隨著一聲汽笛的長鳴,新建成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迎來了第一列動車。這座橋建於被世人稱為“造橋禁區”的長樂鬆下港與平潭蘇澳碼頭間的海峽,從此,進出海島又多了一條快速的跨海通道,平潭島搖身一變成為開發建設的熱土。

這些年來,曾經“光長石頭不長草”的平潭島,隨著交通的便利與名聲的遠揚,游客紛至沓來。於是,村民紛紛開發經營石頭厝民宿旅游,菜館開了一家又一家。不時有朋友來問我哪些菜品是當地的特色菜,我總是不假思索地推薦一些平潭風味小吃,因為,這些以地瓜為主材的特色小吃是我們早年過節時不可或缺的美味。

如今,平潭已不是以前所描繪的“風沙滿地跑”的情景了。大部分的村野、道路都種上了樹木。村庄、街道也變得干淨、整潔。隨著北部灣生態廊道的延伸,珍珠般地串聯起偏僻的漁村,深藏閨中的山海美景漸漸呈現在人們眼前。國彩村也加大了村容村貌建設的力度,鋪設了水泥路,清理擴建了玉帶溪,在海堤上修建了海景觀光台……寬敞的環島公路已經延伸到國彩村西邊。

不久前的一個晚上,我回到長江澳,在海堤上散步,隻見皓月當空,距海堤不遠處的海灘上,隱約可見一處嶄新的石厝。據說,那是一位長年在外打拼的鄉鄰,如今回來維修老宅,可能是想回到這裡長期居住了。

我思忖:許是這位鄉鄰,年少時離鄉外出打拼,事業有成后定居都市,晚年終於回歸故鄉,所以修葺了這面朝大海的石厝,可以晴時踏浪拾貝,雨時憑窗聽濤。看來,家鄉越變越美,不變的是人們心中那份濃濃的鄉愁。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1日 第 20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