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书记市长百人谈”系列访谈

全国人大代表余红胜: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进一步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钟巧花、陈欢欢

2020年05月25日16:02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全国人大代表、三明市市长余红胜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建议,应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在三明先行探索,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创造新经验。在接受人民网“云专访”时,余红胜详尽介绍了他的观点。

·划重点

以绿色金融改革促绿色发展

我们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初步走出一条以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发展的路径。

为金融改革创造新经验

建议将三明列入国家绿色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并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为福建全省、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

余红胜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张永定摄

·精选对话

问:作为来自中国最绿省份里最绿城市之一的代表,请您谈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三明市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创新路径?

答:三明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78.14%,绿色是三明最亮的底色,生态是三明最大的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初步走出一条以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发展的路径。

具体来说,我们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特别是在绿色金融政策方面实现了“八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率先出台《储备排污权管理和出让办法》,率先建立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制度,率先印发《三明市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率先制定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率先建立绿色金融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快结“四快”工作机制,率先构建银行机构绿色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价机制,发放福建省首例自有可交易排污权质押贷款。

我们还在绿色金融供给上实现了“七个首创”,具体是全国首创“福林贷”、林权抵押贷款等林业普惠金融服务,首创园区企业资产按揭贷款,建立全省首个碳汇基金,成立全省首家碳资产管理公司,首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首创生态电价制度,在全国首创林票制度。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做大了绿色信贷,2019年全市绿色信贷余额138亿元,近三年来年均增长超过20%;我们也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019年全市河流健康合格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辖区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是全省唯一进入国家“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位”和“水质变化情况排名前30位”双榜单城市,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继续居全省前列,6个县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县级城市前十位。

问:以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发展,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有遇到哪些困难吗?

答:在探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过程中,三明也遇到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实质性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二是绿色金融识别缺乏统一标准;三是信息披露标准及共享机制不完善。

问:那么,您认为要怎么解决这样的难题?

答:我的建议是,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进一步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以绿色金融支撑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我认为,应该将三明列入国家绿色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并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为福建全省、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

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下“六大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改革领导体系。在中央深改委的领导下,成立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高位推动。

二是建立健全绿色产业(项目)识别体系。由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牵头,建立绿色产业(项目)识别体系,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识别指标。

三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评价体系。由中国银保监会牵头,建立绿色金融评价体系,与绿色产业(项目)识别体系衔接起来。

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单位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指导,按照差别化原则,引导各金融机构培育各自主打绿色金融产品,形成各自具特色的金融产品体系。

五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意见,形成一套绿色金融政策支撑体系。

六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考核体系。把绿色金融考核体系与银行、保险等机构考评办法相结合,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壮大绿色信贷规模。

点击进入个人专题

(责编:吴舟、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