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向海泉州︱非遺傳承人蔣欽全:一磚一瓦皆鄉愁

2024年02月05日17:3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在清代蜚聲八閩的“蔣源成石鋪”,因石雕技藝精湛,曾參與建造“毛主席紀念堂”中的門廊門廳,並參與承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碑等。作為石鋪的第六代傳人,蔣欽全從13歲開始學習雕刻,后來又晉升至古建筑領域,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2024年1月28日,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福建省委網信委指導,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文物局相關司局、福建省委網信辦、福建省文物局以及人民網等部門聯合主辦的“何以中國·向海泉州”網絡主題活動在福建泉州舉行。活動邀請了“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蔣欽全,現場分享他與古建筑的半生情緣。

“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蔣欽全現場講述。泉州廣播電視台供圖

“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蔣欽全現場講述。泉州廣播電視台供圖

自幼學習雕刻技藝,蔣欽全一直牢記祖輩、父輩的教誨。“要學好雕刻,十八般武藝都要學一點,還要讀《三國演義》等古今中外的書,隻有這樣,文官武將的形象與臉譜,才能心裡有數。”年少時打下的“童子功”,幫助他順利晉級做古建筑。

泉州許多遺產點都是古建筑,需要持續保護和修繕,作為泉州人,蔣欽全認為,這是他的一份責任。申遺成功后,泉州越來越注重對傳統建筑的保護,保護工作也更加科學,這是一件好事。

踏入泉州,最吸引眼球的,是不少古建筑屋頂上飛翹的燕尾脊,像是燕子的尾巴,這是燕子歸巢時的形態,承載著泉州父母盼兒歸來的濃濃親情。

“古建筑就是我們的根脈,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我們的鄉愁。”蔣欽全對古建筑用情至深。他說,從古至今,外出經商的閩南游子會在旅居之地蓋閩南的傳統宮廟或建筑,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園。這些年,他們在東南亞蓋或修了不少宮廟,新加坡三清宮、馬來西亞關帝廟、印尼西興宮等的建設中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傳統技藝一般“傳內不傳外”,但蔣欽全要打破這個規矩。他在老家惠安崇武建了一個傳習所,還整理編寫出版了《閩南傳統建筑營造技藝》這本書,對外招徒弟、開培訓班。

他說:“我希望可以在年輕人心裡種下一顆古建筑的種子,以后哪怕一千個人裡有一個人能夠從事這一行,也是傳承的體現!”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