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向海泉州︱90后木偶戲演員蔡思雅:台下行得正,台上才能演得真

2024年02月05日17:2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兩秒鐘,四隻手,同時操控36條線,一瞬間,“媒婆變仙女”。這是泉州提線木偶劇團傳承百年的獨門絕活——木偶變裝。

木偶變裝表演現場。泉州廣播電視台供圖

木偶變裝表演現場。泉州廣播電視台供圖

泉州提線木偶戲起源於秦漢,2006年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不間斷傳承史最長,文化積澱、藝術積累最為豐厚的傀儡戲種,古老的泉州木偶戲在不斷轉型,用創新煥發新的生機。

2024年1月28日,由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福建省委網信委指導,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文物局相關司局、福建省委網信辦、福建省文物局以及人民網等部門聯合主辦的“何以中國·向海泉州”網絡主題活動在福建泉州舉行。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演員蔡思雅現場講述了泉州木偶戲的傳承故事。

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演員蔡思雅現場講述。泉州廣播電視台供圖

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演員蔡思雅現場講述。泉州廣播電視台供圖

一提一走百出戲,一線一偶千年藝。泉州木偶的提線多、操控難,最復雜的木偶達到36條線以上,十指懸絲張弛有度,才能讓木偶靈活自如。蔡思雅剛開始學木偶戲時,師父給她上的第一節課是“藝德”。“台下行得正,台上方能演得真。”蔡思雅說,透過手中的36根絲線,將德行注入木偶身上,賦予其生命,在舞台上演盡世間百態。

學習木偶戲至今17年,蔡思雅經歷過三次“轉型”:最開始因為聲音渾厚,被定為小生的角色﹔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師發現她更適合青衣旦,於是有了人生中第一次轉行﹔來到劇團后,有了更扎實的基本功積累,她開始挑戰三米高台,嘗試武旦這個新行當。

和蔡思雅一樣,古老的木偶戲也在不斷“轉型”,向“新”而生。如今的泉州提線木偶戲告別了家班、民間戲班的傳承模式,轉向國有劇團的集體性傳承,為傳統藝術闖出了一條新路。

現在,10后開始加入到木偶戲的傳承中來,90后的蔡思雅也當師傅帶徒弟了。能親手把這份流傳千年的指間絕技傳下去,蔡思雅感到很自豪。她說:“我期待,越來越多的孩子與非遺‘偶遇’!”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