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延平:整治河湖“四亂”勇亮劍

2024年01月18日09:37 |
小字號

南平延平區,地處福建“母親河”閩江干流的源頭,是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支流的重要匯合地,素有“閩江之珠·文武延平”的美譽。

近年來,延平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閩江流域源頭治理,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河湖長制工作有關部署要求,以創新落實“巡河交水”為契機,以富屯溪流域“四亂”整治為重點,以“施治、重治、長治”為手段,全力打造延平綠水青山新屏障,閩江上下游“巡河交水”機制獲全市推廣,並獲得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中國天然氧吧和全國漁業平安示范縣等三張“國字號”名片。

拔劍施治 接連打出三張“好牌”

富屯溪流域作為閩江的主要支流,盡管2020年就實行全區河道採砂禁採,但遺留下的砂石和大型採砂設備卻成為新的“四亂”問題。由於業主當時建設碼頭投入資金較大,加上轉運點設立時間較久、股東較多、涉及面較廣,加大了治理的難度和挑戰。對此,延平區打出了高位推、清單查和依法督三張“好牌”。

高位推。該區及時扛起治水興水的歷史重任和政治責任,以“爐下之問”新時代延平答卷展開大討論,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會商會診、親自決策部署、親自推動落實,多次召開河湖“四亂”問題整治現場推進會,壓緊壓實屬地和部門責任,以高標准、快速度、硬措施推動河湖“四亂”清理整治。

清單查。對河湖“四亂”問題開展有針對性、拉網式、全程式的大排查,採取“清單管理、項目推進、動態銷號”等方式,對標對表水利部和省裡下達的河湖“四亂”問題,及時建立台賬,梳理清單,按區域及流域下達整治清單,明確整改單位和時限,強化屬地責任,做到精准施策、立行立改。同時,加強本級明察暗訪,對發現和舉報的問題立馬壓實整改,將各種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對整改過的問題通過不定期開展“回頭看”,對出現問題反彈、新發現和重難點問題,及時建立督促提醒機制,抓好閉環管理,倒逼時限推動問題整改,進一步提升問題整改實效。

依法督。區、鎮兩級相繼成立河湖“清四亂”整治專班,嚴格按照涉水涉河有關法律法規要求,深入做好採砂場拆除、相關補償、安全措施和事后監管等一系列工作,僅河道採砂問題整治,就集中1個多月進行重點攻堅,清理砂場15家,拆除採砂碼頭管理房5座、採砂設備15處、採砂船17艘及配套裝卸運輸船隻92艘,使困擾轄區河湖沿線多年未完成整治的採砂場、採砂船等歷史遺留問題基本實現全面清零。

亮劍強治 集力推出一套“重拳”

延平區集中力量解決河湖出現的重點、難點和堵點問題,切實做到削存量、遏增量,持續打好流域“清四亂”攻堅戰,及時亮出了一套強有力的“組合拳”。

堅持水岸同治。以創新開展河湖“無違”創建活動為契機,倡導全區深入開展水岸同治、一體推進,例如:集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水口庫區延平段廢棄物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投入350多萬元,調度打撈船隻1620余艘,出動4300多人,打撈白色泡沫浮球1.3萬多顆,清理河面垃圾2500多噸。在岸上,對畜禽養殖污染環境問題違法行為進行從嚴查處,對生豬散養污染反彈回潮進行從嚴防范,2023年以來共排查整治生豬點182處、4819頭。

堅持管治並重。為做好閩江流域水口庫區(延平段)的常態化保潔,延平區投入230萬元,在重點河段交界處設置了5個24小時監控探頭,採取分段包干負責等措施,以最短時限、最高效率完成了最難啃的“硬骨頭”,共下發問題清單17批、完成問題整治458個。同時,建立庫區所在4個鄉鎮常態河道清理新模式和河道長效監管機制,縱深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管理。

堅持宣督並舉。加大輿論造勢,發動沿河村民自覺愛護母親河,組織人大代表、企業河長、民間河長、河小禹等社會力量,開展巡河護河行動20多次。同時,加強對河湖的督察暗訪,不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建立24小時監督熱線,自覺接受社會的廣泛監督,形成了“黨政領導、部門協作、社會聯動、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

握劍長治 創新構建“三大機制”

為更好鞏固提升河湖“四亂”整治成果,堅決守住河湖生態環境質量“隻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延平區不斷尋找新路徑、探索新機制、突破新瓶頸,及時有效地構建了“三大機制”。

創新聯動“巡河交水”機制。積極探索河湖長制跨區域協作治水新模式,創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度,與閩江上游縣(市、區)聯合開展建溪、富屯溪“巡河交水”行動,並將“巡河交水”工作延伸至小流域、到鄉鎮村居,開啟了鄉鄉交水、村村交水、縱橫共治的嶄新格局。

探索立體生態修護機制。深入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與產業一體化開發(EOD)項目盡早落地建設。探索“1+3+7”立體式生態屏障工作機制,高標准打贏閩江源頭治理“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重點推進閩江流域延平段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污染源整治、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整治等七大工程。

建立智慧環境管護機制。以“智慧治水”為抓手,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打造延平區河湖生態智慧運營平台,實現了“一屏看水”“一網管水”。成立物業管理服務中心,創新“河道專管員+無人機飛手+日常保潔”共同管護新模式,對轄區水電站、重點庫區和鄉鎮水體進行常態化的監測、巡查和保潔。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