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德代表委員建言完善防洪排澇體系  暢通城市“血管”

2024年01月17日09:27 |
小字號

城市內澇治理關乎群眾切身利益,體現城市管理水平,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寧德市地處沿海,台風影響頻繁,強降雨多發,時間長、強度大、雨量多,導致城市內澇現象屢有發生。汽車“潛水”、市民“看海”……城市內澇不僅造成交通癱瘓,影響市民生產生活秩序,而且易發生次生災害,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今年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助力完善城市規劃,推動解決城市內澇這一重要民生課題。

問題:城市內澇成因復雜 應摸清病因對症下藥

近年來,寧德市出現極端天氣的幾率增加,短時內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造成城市排水系統不堪重負,部分路段和小區逢雨積水,直至出現市區大面積內澇。例如,2023年7月29日,受台風“杜蘇芮”影響,寧德市持續強降雨造成中心城區多路段出現積水嚴重、“井噴”等情況。

內澇成因復雜,這既有氣象因素,也反映出城市建設歷史欠賬較多。“閩東歷史上經濟比較落后,財力較為困難,城市建設偏重地上、輕地下,排水設施資金投入不足,地下排水設施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寧德市政協委員龔杰表示。

破解城市內澇治理難題在寧德市人大代表林洪棋看來,迫在眉睫。他說,城市大規模開發建設前,漳灣片區排水多依靠天然渠道排水,結合低窪地區的農田以及魚塘等形成天然滯洪區緩解短時內排水壓力。但隨著區域建設的推進,形成片區集中排水的趨勢,且部分渠道被阻斷、掩埋從而喪失其排水功能,導致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以滿足現在的匯水面積。同時,漳灣片區內部分路網以及房地產等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用土石方填方抬高了地勢,阻斷和破壞了所在區域內原有的排洪排澇設施,導致一遇大雨天、台風天,大量積水流入周邊村庄,無法排出,民房、道路、農田及養殖場所等處受淹,群眾遭受財產損失。

除了自然地理、城市建設等原因,內澇帶給城市居民的影響也與城市應急管理水平息息相關。龔杰表示,寧德市在暴雨應急響應、內澇應對處置機制上存在短板。涉及城市防澇的市政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對內澇應急應對、信息共享、協同配合不夠。排水設施建設維護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仍存在排水設施不健全、雨污水管網混錯接、運營維護不足等問題。

建議: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構建應急管理智能體系

“應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能力。”龔杰說。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我們可以通過小切口、微改造、精提升,統籌建設下沉式綠地、植草溝、人工濕地、砂石地面等海洋城市配套項目,因地制宜使用透水性鋪裝,增加軟性透水地面,從源頭上減少徑流,增加雨水滲透能力,緩解城市排水系統壓力。”龔杰說。

林洪棋建議,加快完善城市內河水系工程及其配套項目建設,及時規劃項目區臨時排水工程及應急滯洪區,有效解決內澇問題,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治理城市內澇,構建應急管理體系不可或缺。龔杰建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加強城市暴雨內澇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完善相關數據庫。通過排水管網內部傳感器和測量儀表,對管網數據實時在線監測並上傳分析,評估掌握排水管網實時運行狀態,及早處理排除管網故障,提前應對城市內澇災害。構建城市排水系統信息化平台,通過電腦分析歷史數據,對各內澇發生點積水原因進行復盤總結,形成“積水地圖”,確定重點提升地區,採取重點突破、由點及面的地下管網整治方案,進一步提高城市內澇防御能力。(朱靈塬)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