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政和縣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

讓竹產品從“更多”到“更好”(美麗中國·“以竹代塑”在行動④)

記者 王崟欣
2024年01月15日09: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竹產品從“更多”到“更好”(美麗中國·“以竹代塑”在行動④)

各式竹燈籠。

記者 王崟欣攝

竹茶桌、竹櫃等構成的竹空間。

記者 王崟欣攝

政和縣鐵山鎮高林竹海。

政和縣林業局供圖

核心閱讀

曾經,竹制品的樣式相對簡單。如今,依托工藝創新,一根毛竹擁有了百般變化。在福建政和縣,現有竹具工藝加工企業220余家,生產竹制品超3600種,涵蓋餐具、家具、工藝品等諸多領域。竹制品正成為越來越多人在生活中的消費選擇,竹產業前景越來越廣闊。

 

“唰唰唰”,一根根粗細均勻的竹篾應聲而落。楊進財手指飛舞,交織、翻轉、折疊,不過半小時,一個精巧的竹燈籠便成型了。

竹香四溢,這是楊進財再熟悉不過的味道。在他的家鄉福建政和縣,這縷味道,縈繞在全縣46萬畝竹林中,鐫刻在人們從小到大的記憶裡。

“竹工藝不斷精進,竹產品才能百花齊放”

風吹竹山,綠浪翻滾,楊進財的竹山也在其中。“面積不大,產量卻很可觀。”楊進財介紹,“可採伐用作竹材的毛竹平均生長周期隻有3—5年,年均畝產量約1噸。”

竹子出材快、可再生、可塑性強,是上好的環保材料。瞄准竹資源優勢,政和早有發展竹產業的想法。然而,原生竹材易發霉生虫,工藝短板如何克服?

2003年,政和引入竹加工技術。一根根毛竹經過開片、炭化、烘干、熱壓等近10道工藝,變為一塊塊竹板材。“炭化去除了糖分,烘干帶走了水分,做成的板材也極大方便了后續加工。”政和縣竹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張富強說。

有了工藝加持,第一批竹產業從業者率先試水,從一雙筷子、一塊砧板出發,政和的竹產業快速發展。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2009年,福建省祥福工藝有限公司成立時,當地竹產業發展正熱。“初期產品多以模仿為主,各家工藝相似,產品同質化,價格持續走低。”該公司董事長楊忠說。

“必須引導企業培育自身競爭力。”2012年,政和縣委、縣政府出台文件,每年由縣財政拿出1000萬元,專項用於竹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竹企業提高產品研發和工藝水平。

如今在祥福公司,僅竹茶具就有200多個品種。“在政策支持下,我們不斷精進工藝,每突破一種工藝,就創新一類產品。如今,公司已經擁有157項專利,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刷新。”楊忠說。

竹桌、竹椅、竹架、竹餐盒……走進祥福竹工藝博物館,訪客們為如此豐富的品類感到驚訝。2020年,在政和縣政府資助下,祥福竹工藝博物館成立。“傳統觀念中,竹制品幾乎等同於一次性筷子、牙簽等用品。建設竹工藝主題博物館,讓人們看到了竹制品應用的更多可能。”楊忠說。

“工藝是基礎,竹工藝不斷精進,竹產品才能百花齊放。”張富強介紹,截至2023年底,政和全縣共有竹具工藝加工企業22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竹企46家,擁有各項專利788項,可生產茶具、餐具、家具、燈具、竹炭、竹工藝品、竹空間等七大系列竹產品3600多個品種。

“把對工藝的追求延伸至生產鏈條各環節”

一張板凳,合上是凳,拉開是梯。白紙上,90后設計師黃婉琳正用鉛筆勾勒著她最新的設計作品。

黃婉琳是一名竹制品設計師。在祥福公司,這樣的竹制品設計師還有20多名。從市場分析、產品設計,到竹工師傅試生產,再到工廠量產、產品上市,一件件竹制品就此誕生。

“提升產品競爭力,僅升級生產階段的工藝還不夠,還要從市場需求出發,把對工藝的追求延伸至生產鏈條各環節,從設計開發上下功夫。”張富強說,政和已連續舉辦七屆“政和杯”國際竹產品設計大賽,為竹企與設計師搭建對接平台,幫助企業提高創新設計能力。

在祥福公司,一把銷量穩居前三的椅子,就來源於竹產品設計大賽。椅子乍看並無特別之處,坐下后,椅子靠背與身體后背完美貼合。“考慮到人體工程學,用的是中國傳統榫卯工藝,還融入了新型防水涂料。”楊忠介紹,“一把椅子定價1000多元,一個月能賣1000多把。從竹制品到竹工藝品,附加值提升不少。”

近年來,政和縣加大竹產業發展資金投入,相繼出台多份文件,鼓勵企業提升竹科技、挖掘竹文化、完善竹工藝,推動竹產業從“量大”向“質優”轉變。

在福建省九竹工貿有限公司,僅一個竹茶盤,就有600多種不同的造型與花紋。“從一開始,我們的定位就不只是家具,更是工藝品。”該公司董事長吳發昌說。

楊進財也開起了自己的公司。一盞盞竹燈籠上,《清明上河圖》以及牡丹、如意等中國風的元素嵌入其中。“現代工藝讓竹產品實現了量產,目前公司一半以上訂單來自海外,中國風正走向世界。”楊進財說。

“從‘品種’到‘品質’,從‘更多’到‘更好’,政和竹產業正提質升級。”張富強介紹。2023年,政和縣實現竹產業產值67.88億元,同比增長8.5%。

“竹產業的前景將更加廣闊”

竹海、濕地、梯田,星溪鄉念山村就掩映在青山碧水間。

工作日的下午,村裡仍有不少游客。一家農家樂裡,老板許智明剛剛送完中午最后一批客人。

背靠竹海,面朝梯田,大山深處的念山村曾是省級貧困村。過去,村民種地、挖筍,收入渠道有限。如今,單是售賣竹產品的毛竹原料,每戶一年就能增收1萬元。

借著竹海好生態,念山村又發展起了旅游。春天的油菜花、秋天的水稻,梯田金黃,旅游大巴一輛輛開進村。許智明家的9間民宿,一房難求﹔10桌農家樂,桌桌爆滿。

“在竹林中體驗竹生活,竹制品豐富了游客的游玩體驗,竹旅融合也為竹制品拓展了更多應用場景。”張富強說。

去年9月,《政和縣建設“以竹代塑”示范縣實施方案(試行)》正式發布,鼓勵竹加工企業進一步開展“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研發,拓展竹制品適用場景,推動開發設計更多竹制品替代木材、塑料等,以三產融合拓展“以竹代塑”應用前景。如今,更多物美價廉的竹制品正走進當地機關、學校、酒店、景區、商超……

2023年11月,福建省竹產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政和縣召開。未來,竹產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將為推進竹產業標准體系建設,促進竹產業一二三產融合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基於工藝的突破與不斷升級,小小毛竹有了百般變化。如今,產品升級、場景豐富的同時,竹制品使用觀念漸入人心。未來,政和竹產業的前景將更加廣闊,‘以竹代塑’也將擁有更多可能性。”張富強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5日 第 13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