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晉江經驗”成就城市奇跡

五個數據解構泉州民營經濟發展密碼

2024年01月02日11:04 |
小字號

歲末年初,泉州工業詩意旅游與消費暢享樂購碰撞火花,“泉州工業旅游電子地圖”、62家“國潮泉州”優品工廠店在元旦前齊齊發布,再掀一波消費熱潮。對於制造業立市的泉州而言,這樣的熱度並非曇花一現。2023年“雙十一”期間,泉州國貨品牌的身影遍布各大電商直播間,泉企的硬核戰績屢現各平台GMV排行榜,網絡銷售額在福建全省排名前十的企業,來自泉州的安踏、利德凱(位於泉州的斯凱奇電商公司)、九牧、恆安、多一度(361度電商公司)、天鄰緣(特步電商公司)就佔據了6席,被網友戲稱為“潑天富貴”。

在夾縫中撒下一粒籽兒,它都能開花結果。許多人不禁心生好奇,泉州何以成為民營企業的樂園?泉州人給出的答案是——20余年的遵循,20余年的篤行,“晉江經驗”指引泉州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誕生20余年

久經洗禮的“晉江經驗”生生不息

改革開放之初,泉州晉江一窮二白,貧瘠的土地甚至連庄稼都種不好。窮則變,變則通。愛拼敢贏的晉江人,利用僑鄉特有的“閑房、閑資、閑置勞動力”起步,承接“三來一補”業務,點燃了草根工業的星星之火,闖出一條縣域經濟發展的非凡之路,及至2001年首次躋身全國百強縣前十。

2002年,世紀之初。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為主要內涵的“晉江經驗”應運而生,成為引領和推動晉江乃至泉州發展的總綱領、總方略。

世紀之思,撥弄時代之潮。近22年高擎“晉江經驗”旗幟,使泉州這方“民辦特區”從中不斷汲取營養、持續激發動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思想藩籬和發展障礙,推動民營經濟從探索發展到提速發展、跨越發展再到高質量發展,為全國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可以復制、可堪推廣的“制勝法寶”。相較於全國民營經濟“五六七八九”,泉州民營經濟呈現出“七八九九九”特征,分量更重、成色更足,貢獻了全市七成稅收、八成GDP、九成技術創新成果、九成城鎮就業、九成企業數量。2022年,泉州民營經濟增加值達1萬億元,佔GDP比重居全國萬億城市榜首。

“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2023年7月,“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首次寫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在全國推廣。福建省委、省政府寄予泉州厚望,要求在全省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中走前頭、作表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泉州,正用“晉江經驗”這把“金鑰匙”,加速解鎖民營經濟發展示范標杆“密碼”。

當下,通過五個精彩的數據,透視泉州發展的脈搏,我們尤能體悟“晉江經驗”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1.5萬畝

盤活低效工業用地 “寸土”生出“寸金”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要載體,土地是工業發展的基本要素。空間上深耕,產業上精進,晉江以全省兩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十六分之一的地區生產總值。

這個令人嘖嘖稱道的數字,還有望繼續加碼。2022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自然資源部聯合福建省人民政府部署開展泉州市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在試點推進中,泉州因地制宜,狠抓工業(產業)園區標准化建設,盤活存量、做優增量,各地各出實招破解發展的空間瓶頸,積極探索提升工業用地“含金量”的高效路徑。

騰籠換鳥,產業空間有效“涅槃重生”。晉江集成電路芯智造產業園在改造之前,廠房面積約1.2萬平方米,分別租賃給汽車維修、塑料制品等小企業生產,畝均效益不高。如今通過司法重整盤活,由國企牽頭收儲並結合園區規劃進行開發,實現產業鏈招商,不僅提高了工業用地利用率,畝均稅收也由原來的2萬元,預計提升到35萬元。據統計,晉江市通過全域整合,托管帶動14個綜合產業園,採取“政府收儲、司法重整、零地增容、並宗改造”等模式,累計盤活低效用地2600畝,新增產業空間230萬平方米。

量體裁衣,“工業梯田”將撂荒地變成了聚寶盆。在德化縣古洋工業園區,一幢巨大的回字形廠房引人注目,由於建在坡地上,整幢樓頂層平齊,四面則因循地勢修建了5層到8層不等,已吸引數十家陶瓷領軍企業入駐。為破解陶瓷產業發展用地難題,德化縣瞄准荒廢的山坡地,根據實際地形以2米∼3米為一個高差,規劃茶具、花盆等7個專業園,生成產業用地1.2萬畝,其中80%原為荒地、山坡地。

“上天要地”,泉州還上演產業空間的“立體擴容術”。在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豐澤區通過“工業上樓”實現了向“天”要地,在提升樓層高度與承重上做文章,變“平方”為“立方”,提高單位面積投入產出強度。如今,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工業用地容積率由1.5提升到3.0,園區規劃范圍拓展10倍,建筑體量擴大了近20倍,可容納1800多家企業入駐。

在更廣領域,泉州構建了“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品牌化、綠色化、數字化、融合化”建設導則,探索出高新集聚、產城融合、新舊融合、全域整合、出村入園、龍頭帶動、工業梯田、中試孵化8種園區標准化建設模式。兩年來,全市啟動建設市級重點園區94個、總投資1886億元,新增產業空間千萬平方米,盤活低效工業用地1.5萬畝,規上企業入園率從28%提升到50%,入園企業畝均稅收從不到5.5萬元提升到20萬元,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取得很大成效。

萬億級

產業集群“手牽手” 建設全球先進制造基地

2023年11月,在第三屆“2023零碳使命國際氣候峰會”上,泉企安踏獲得了“2023綠色發展年度致敬典禮”環節的年度傳播影響力先鋒獎。為了實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企業與供應商們走上了變革之路。

安踏對品牌核心業務“開刀”,研發使用環保材料,推動可持續包裝,加大可持續材料採購——冠軍系列跑鞋利用回收材料制作鞋面,採用國家隊運動員裝備中的奧運科技,一隻鞋拎起來的分量輕過一把手機﹔一件冰絲短袖運動衣的纖維,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可降低30%和63%﹔用環保再生尼龍材料的夾克,生產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僅約為普通錦綸的50%﹔攜手華為運動健康,以智能科技賦能運動裝備……2022年,安踏超過耐克中國,登頂中國運動鞋服市場。

不止是安踏,不止於晉江。2023年10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當前重點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的建設成果。晉江、石獅紡織行業的年度工業總產值,雙雙超過1000億元,入選全國紡織業超千億產業集群。

一路拼出包括紡織服裝、鞋業在內的九大千億產業后,泉州實施“重龍頭、強品牌、鑄鏈條”專項行動,支柱產業與世界接軌,串企成鏈、聚鏈成群,相關產業鏈抱團互補、協同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鑄鏈條”的落點,就是打造3條萬億級產業鏈集群和培育若干個百億級、千億級新興產業,推動工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紡織服裝、鞋業兩大千億產業,以奔跑的姿態加入“石化-紡織鞋服”產業鏈群。鏈條中的石化產業,也迎來新的整合。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泉港、泉惠石化園區雙雙入選中國化工園區30強,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6月,泉州石化產業指揮部成立,強力推動泉惠、泉港兩大石化園區差異化、協同化發展。

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內,中化泉州石化公司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投產30個產業升級子項目,實現化工中間原料產品就地化。“以在建的26萬噸/年丙烯腈項目為例,項目生產的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是被譽為新材料界‘黑馬’的碳纖維的主要原料,將填補省內空白。”企業規劃發展部副總經理張濱說。而在泉港,已全面投產的百宏石化250萬噸/年PTA(精對苯二甲酸)項目,產品主要供給下游的聚酯和紡織行業,填補本地生產該物料的空白。

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再到一件衣、一雙鞋,上、中、下游項目“手牽手”,拓展石化、紡織鞋服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板塊的交集,共生共榮的“朋友圈”悄然出現。

2021—2022年,全市石化-紡織鞋服產業鏈群、建材-家居產業鏈群、機械-電子產業鏈群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分別為5%、8.4%、11.5%。

千億產業串成鏈、聚成群,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節約高效,形成產業生態圈——泉州把目標指向建設全球先進制造基地,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區示范區。

超150萬戶

一流營商環境賦能經營主體連續十年全省“領跑”

如果把泉州以民營經濟為主的百萬經營主體比作一片森林,那麼營商環境就是陽光、雨露和土壤。

2023年,泉州全市經營主體超150萬戶,連續十年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是什麼讓泉州經營主體量由2013年的30萬戶增長到如今的150萬戶?這背后,是泉州企業敢為人先、愛拼敢贏的集中體現,是市委、市政府多年精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結出的碩果,更是新時期泉州傳承弘揚“晉江經驗”的生動實踐。

“緊要關頭,面對企業‘生死存亡’,各級部門一心思考對策。”想起前幾年陶瓷出口企業面臨的“關稅風波”,市商務部門的干部仍記憶猶新。

2019年3月2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原產於中國的陶瓷餐具產品發起反規避調查。德化5家陶瓷企業被列入涉案名單,開元瓷業便是其中之一。“我們出口歐盟的日用陶瓷佔到30%,如果關稅提高20個點,歐盟市場就不用做了。”開元瓷業老板蘇恆焦急萬分卻又束手無策。“在這個時候,政府部門沒有退縮,沒有因為害怕擔責就讓企業‘自生自滅’,而是最大程度做好指導,幫助企業積極應對。”隨后幾天,部門組成專班,帶領資深涉外律師團深入企業,進行長達數天的駐地調研和“一對一”應對指導,輔導企業提前自查自糾,積極幫助包括開元瓷業等多家公司擺脫風險。這些年,在市縣兩級的鼓勵和幫助下,德化陶瓷企業形成了主動抗辯的良好氛圍,幾乎是發生一例應訴一例,勝訴率不斷提升。

面對新形勢,“晉江經驗”的內涵仍在不斷豐富。長久以來良好的政企互動,是廣大經營主體敢拼敢闖的底氣所在。對此,恆安集團副總裁許文默深有體會。2023年,因水庫灌溉渠橫穿,位於晉江市內坑鎮的恆安集團智能化生產基地項目廠房用地規劃設計難度相應增大,項目建設遭遇難題。“市鎮兩級組建工作專班,全過程跟蹤服務,有效推動灌溉渠改道,並對該地塊規劃進行提升。”許文默介紹,目前,在專班推動下,項目建設持續提速,建成后將成為集團在全國標准最高、體量最大的綜合性產業基地。

關鍵時刻“扶一把、拉一把”,在泉州,類似的政企互動故事不勝枚舉。而無論是招大引強,還是普通百姓辦証開店,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各類經營主體都能“如魚得水”,安心扎根泉州。

日前,泉州市在泉州台商投資區推出營業執照“手機辦”服務,成為福建省首推該服務的城市。“想都不敢想,‘足不出戶’就能‘開店’了。”正准備申請餐飲營業執照的孫先生說,以前開店需要到窗口提交多份紙質材料並簽字,如今通過手機申請,10分鐘內就可辦理,時間成本大大減少。

激活廣大經營主體活力,泉州讓老板們好辦事,更讓老板們享優惠。“無需注冊,輸入企業名稱,即可自動匹配惠企政策和預估可享補助金額。”2023年7月,泉州的企業收到一份特別的“禮包”——泉州市“政策找企”平台正式上線,實現惠企政策精准匹配、快捷申報,一改過去的“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據悉,目前該平台已收錄企業數超43萬家,上架惠企政策超1700條。

此外,為破解惠企政策兌現“遲、慢、繁、難”等難題,泉州大力推行政策兌現改革,上線運行“泉州市惠企政策線上直達兌現平台”。2022年平台上線以來,全市上架惠企政策超3000條,累計線上申報獎補金超40億元……

用好政策紅包,用足改革紅利,泉州正以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創新活力,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積極態勢。2023年,泉州以全省第二的好成績躋身全省營商環境標杆城市,18個一級指標中,泉州12個指標被列為全省標杆,為全省最多。值得一提的是,全市經營主體對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所做努力認同度較高,8個指標的經營主體滿意度較上一年度實現提升。

超75萬件

首個“國潮品牌之都”有效注冊商標數量居國內城市前列

作為全國首個“國潮品牌之都”,泉州擁有許多知名企業,包括安踏、達利、恆安、鴻星爾克、匹克在內的16家泉州企業被授予全國首批“國潮品牌”榮譽稱號。這些企業堅守產品功能創新和文化內涵主陣地,讓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不斷刷新和提升對泉州品牌的認知。

當各類品牌如潮水般涌現,作為“前浪”的泉州國貨老牌們是如何在新潮流中屹立不倒,甚至成為業界掌握話語權的航標?被大家稱為“潑天富貴”的背后,是深耕的文化自信與品質堅守,也是“國潮品牌之都”賦予的產業底氣。

摘掉標簽,是為了創造更特立獨行的標簽。2023年10月26日,一場當代男裝大秀在一座有著885年歷史、2255米跨度的古老石橋——安平橋上徐徐展開。誕生於泉州晉江的中國男裝品牌利郎,將目光投向故鄉,在文化地標上發布青年商務系列年度大秀,以現代美學語言傳頌中華歷史寶藏。“國潮被我們解讀為中國品牌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多的品牌領略到中國文化、歷史、藝術、自然、地理等的魅力,以價值為導向,願意花更多的精力財力物力投入國潮相關的探索中去。”利郎(中國)品牌總監王俊宏說。

創造屬於品牌更“年輕化”“藝術化”“國際化”的全新文化表達,利郎的探索、破壁、布局早已展開。2007年,利郎代表中國男裝品牌首登世界時裝最高舞台——米蘭國際時裝周,完成了中國服裝品牌走向國際舞台的破冰之戰。

新舊轉化,嚴峻考驗著各行各業。不同於“船小好調頭”,大品牌在乘風破浪中更需定力、耐力、格局。“扎根泉州,擁抱全球。盼盼在東北鬆原建立玉米種植基地,在青藏高原選用青稞,在加拿大選用小麥,在新西蘭選用奶粉……甄選全球最好的原材料、堅守產品品質是立身之本。”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镕駿介紹,通過“公司+基地+中介+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做中國的產品。不僅如此,早在2015年,盼盼就探索了“數智轉化”路徑,5G全連接智能工廠成為傳統國貨大企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

工藝“出新”、品質“出色”、審美“出挑”、口碑“出眾”,這是泉州國潮品牌之都能“出圈”的密碼。截至目前,全市擁有有效注冊商標超75萬件、馬德裡商標超1300件、馳名商標159件,數量均居國內城市前列﹔新增發明專利2235件,發明專利擁有量1606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8.09件,專利新增量居全省首位,發明專利擁有量、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居全省前三位。

超千億

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結出碩果

2023年6月14日—16日,近千名僑商泉商因為“泉州人”這個共同的名字,從全世界、全國各地遠道而來,共赴一場主題為“聚僑共贏、筑夢泉州”的故園之約——首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

“僑”與“鄉”雙向奔赴,是這次盛會台前幕后最動人的場景——

“見過世間繁華,最想回鄉看看。”為了多看看家鄉,已經三年多沒回國的馬來西亞新山福建會館永久名譽會長、拿督曾德發提前一天就抵達泉州。“這裡的街道好熟悉,我都還能認出來!”接受採訪時,即將步入耄耋之年的曾德發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翻出手機裡的照片,向記者分享他這兩天逛泉州城市、吃泉州美食的成果。談起僑胞要如何助力家鄉發展,他認為增強華裔青年的家鄉情感認同很重要,“我這次回國特意安排了第二個行程,就是帶我兒子回惠安老家祭祖。”

“看到東西塔,就知道回家了。”澳大利亞永春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魏榮明說,當車子駛入老城區,看到東西塔時,內心感慨萬千。這些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漂亮、更干淨了,家鄉人民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了,拼勁十足、干勁沖天。他說,以后有機會要多帶孩子回家鄉看一看,多感受家鄉的變化,“讓他們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的根在哪裡。”

這份雙向奔赴,結出超千億級的合作碩果——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71個僑商項目達成簽約,投資總額1195.11億元。如此大規模集中落地泉州的僑親項目和投資額,在泉州引僑資歷史上,極為罕見,充分彰顯了僑商對泉州的信心。

以更長遠的時空眼光看,泉州“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行擴大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高品質“引進來”。統計顯示,在海內外僑親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泉州已與54家海外商協會簽訂友好合作協議,在海外設立泉州國際商會聯絡處12個。2022年,泉州共洽談對接涉僑和港澳台項目168個,已簽約77個、總投資額742億元。

高質量“走出去”。僑親助力下,泉州市已與21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持續發掘“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商機,尋找發展新空間。2023年1—9月,泉州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1206.5億元,佔泉州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6.5%。2013年10月至2023年9月,10年間,泉州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12213.5億元。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泉州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往來日益緊密,成為泉州開放型經濟新亮點。(庄丹丹 陳林森 蔡紫旻 許雅玲 游怡冰 林書修 殷斯麒)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