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綜述:絲路連接世界 文明交流互鑒

2023年12月14日17:20 | 來源:泉州晚報社數字報
小字號

原標題:絲路連接世界 文明交流互鑒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以下簡稱海藝節)落地泉州的第十年。

這十年,泉州文藝領域迎來眾多高光時刻:榮獲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送王船”列入世界級非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這個特殊節點上,以“多元文明、美美與共”為主題的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呈現“泉州往世界,世界來泉州”的千年絲路發展脈絡,與世界共享“交流的舞台、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

盛會永不落幕,溫潤著注定不平凡的未來之路。開幕式演出《萬裡海絲路 千年刺桐情》,展現泉州的“共情之美”“天籟之美”“匠心之美”“和合之美”“炫光之美”,這部大型情景音樂舞蹈史詩或將改成舞台版,常態化演出,讓藝術成果惠及更多人。白日焰火在空中絢爛綻放,世界著名建筑師弗蘭克·蓋裡在中國的首個建筑——蔡國強當代藝術中心,落子藍藍泉州灣。泉籍著名藝術家蔡國強說,這是泉州獻給未來的禮物。

藝術之花盛開,美好瞬間留在人們心底。參加本屆海藝節的國家和地區達43個、藝術團體達52個﹔東盟十國駐東盟總部代表等16個國家的嘉賓,以及13個國家的海外僑胞代表受邀出席﹔近十個國家的80多位專家學者、藝術家穿越大洋大陸,共赴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發展研討會,碰撞智慧火花﹔眾多中外南音、木偶、街舞表演團隊掀起藝術大聯歡﹔118個非遺項目通過網絡達人、非遺傳承人線上線下互動,形成沒有圍牆的非遺展。

以本屆海藝節為新的出發點,展望下一個十年,泉州將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伙伴,進一步推動泉州走向世界、世界看見泉州,讓不同文明交流交融、共同進步。

交流的舞台

文化溝通世界 絲路“朋友圈”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泉州願與全球伙伴攜手,共同搭建文化藝術交流平台,以藝術為媒介,闡釋和活化利用世界遺產,讓更多人愛上世界遺產,守護世界遺產。”

誠如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發展研討會上宣讀的“泉州世界遺產藝術+”倡議所寄望的,短短幾天裡,民相親、心相通的紐帶架設於無形、潤物於無聲——

以鄉愁為紐帶,海內外泉籍華人重回精神家園。第十四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來自海內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38個南音社團超650名專家學者、弦友歡聚一堂。新加坡城隍藝術學院院長陳添來說:“以前我們的先輩帶我們回故裡、聽南音,延續鄉音、鄉情﹔現在,我們也在努力將南音傳承給年青一代,延續這份永遠剪不斷的鄉情。”

濃烈的不只是鄉愁。2013年9月,泉州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共同當選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十年來,東亞文化之都猶如一隻點金妙手,催生了規模空前的文化轉型工程,打開了“文都”外交的新門,並以“文都+海絲”的疊加模式,寫下文化之都引領城市進步的生動樣本。本屆海藝節期間,泉州攜手橫濱、光州舉辦畫展、同台獻藝,續寫文都情緣。韓國亞洲文化中心城市建設支援論壇會長池炯源、日本橫濱市體育文化局文化振興課課長吉田聰子期盼,在未來十年,三座城市能夠更加緊密地相互交融,共同培育全新而美好的文化之花。

藝術家之間的交流,讓泉州的絲路“朋友圈”互動熱絡。在本屆海藝節開幕式演出上,來自泰國、韓國、日本、非洲、俄羅斯等的藝術家們獻上了舞蹈集萃,舞出萬裡海上絲綢之路新的多元之美、交融之美。在中國、泰國非遺專場文藝演出上,泰國尖竹汶戲劇藝術學院院長宋凱特·普米帕克表示,將繼續通過藝術、音樂、舞蹈等形式,深化兩國之間的友誼與合作,讓彼此更好地了解和欣賞。

群英薈萃,展開頭腦風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發展研討會的展開,泉州變身文明對話的“大碼頭”、絲路精神的“加油站”,來自近十個國家的80多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共赴一場智慧碰撞、思想交融的盛會。意大利國際藝術聯合會主席勞拉·巴巴裡尼說,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過去的歷史,更是未來藝術發展的源泉。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任志宏將泉州稱為“一座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富礦”。資深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認為,中國的非遺技藝和文化在泉州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傳承和發展。

交流無處不在,載體形式多樣。“五星出東方‘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大展”成為近年來泉州規模最大的國際美術大展﹔“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街舞邀請展演”吸引來自國內以及韓國、印度、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等國家的超1000名街舞選手聚泉比拼﹔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35個木偶團隊,在泉州國際木偶展演上帶來80余場演出……

交流走出場館,投身街頭巷尾的煙火氣中。本屆海藝節期間,1600多名藝術家、專家學者、國際友人等前往泉州各地,游世遺、賞非遺、嘗美食、品文化,無論是第一次來泉便一見傾心的新朋,還是多次來泉再見鐘情的故交,都由衷地表達對泉州的熱愛——在惠安崇武古城,湖北武漢市文旅局非遺處一級調研員王建軍說,活態傳承讓泉州的文化遺產與人間煙火相得益彰,值得全國人民來“打卡”。在晉江草庵,寧德市藝術館副研究館員卓斌華說,泉州對草庵的保護值得寧德學習。

嘉賓們自發成為泉州城市“代言人”。大家通過各種社交平台向全世界宣傳、推介泉州——“第一次來泉州就深深愛上這座城市。”來自尼泊爾的SHYAM說,回去以后,將多多宣傳泉州,讓更多人了解泉州,來泉州走走。韓國光州舞蹈團總監SUN YOO-RA亦表示,如果有朋友想來中國,她一定會推薦來泉州走走看看。

藝術的盛會

全域精彩展示 傳統與現代在互動中相融共進

從古城到新區,從中心市區到全域,一場場特色鮮明、精彩絕倫的藝術演出、非遺展示陸續上演,舞台上歌聲婉轉、舞姿翩躚,場館內神乎其技、創意新奇,街頭巷尾的露天表演讓人沉浸其中。觀者無不感嘆:藝術能沖破一切屏障,藝術是人們共同的語言。

彰顯多元文明、美美與共的海藝節,以一場大型情景音樂舞蹈史詩開啟藝術盛會。

開幕式演出是一場融合多種藝術形式的舞台新史詩。央視主持人任魯豫站在舞台中央,與來自不同歷史階段的先賢相遇、對話,串聯起與海洋有關的故事,引出高水平的節目——獨唱、群舞、雜技、高甲戲、梨園戲、木偶戲、音樂劇等,共同呼應“萬裡海絲路千年刺桐情”的主題。

傳統與現代結合,為藝術注入鮮活動力。

海內外38個南音社團相聚在南音故裡泉州,他們同唱百代鄉音,他們暢敘悠悠鄉情,他們風塵仆仆地前往泉州南音藝苑、泉州府文廟李文節祠、晉江五店市和祖昌音樂廳等場地以曲會友:同台演奏噯仔指《出庭前》,嘗試鋼琴與管弦合奏《梅花操》,結合詩詞推出“唐宋詩詞詠歌專場”。

在第七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展演開幕式上,泉州提線木偶戲《小金剛傳奇》融入提線、杖頭、掌中木偶、LED數字影像,以精湛的技藝、豐富的視覺效果、耐人尋味的故事,把小劇種演繹出大道理。木偶節開幕式后,俄羅斯、西班牙、土耳其等木偶劇院的藝術家們帶著木偶走上舞台大聯歡。開幕式總導演、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藝術總監王景賢說,同台亮相展示絕技正是泉州國際木偶展演的傳統。

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在海邊的夜空中,無人機與煙花配合,完成“極限操作”,呈現雙塔東傳、美術館草圖、海市蜃樓、刺桐花等不同意象。泉籍著名當代藝術家蔡國強用一場藝術煙花無人機表演,實現無數人的“少年夢”。

藝術在同台切磋中碰撞火花。

在“文都10年”文化展演舞台,中日韓舞蹈團隊用各自高水准的舞蹈帶來視覺盛宴。韓國舞蹈團Dance company Sun&Friends的現代舞曾獲得韓國舞蹈大賽“總統獎”﹔日本OrganWorks舞蹈團作品背后,是曾擔任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式及閉幕式編舞、獲得過日本舞蹈論壇“舞蹈大獎”的平原慎太郎﹔泉州歌舞劇院的非遺舞蹈《人偶情未了》,入圍中國舞蹈“荷花獎”並獲得提名獎。韓國光州市工作人員裴炳煥說,他被泉州提線木偶演員的匠心所打動。

人潮涌動的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上,118個中外非遺項目驚艷亮相,帶來一場跨省、跨國的藝術交流。手工制品、風箏、陶器、木雕、蛋雕等國外非遺項目,與國內非遺項目同台展示,現場囊括16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85項國家級非遺。

藝術不限於劇場,舞台無處不在。

在古城中山路上,街區的“流量密碼”是八閩大地的街頭藝術達人。他們輪番演出,帶來器樂合奏、木偶戲、茶藝表演、醉獅、武術、街舞等精彩節目。

從泉州府文廟廣場等露天場地海選,到泉州大劇院總決賽,舞者們用高難度的空翻、風車、托馬斯全旋等技巧一次次征服全場,古箏伴奏、京劇元素、拍胸舞動作,齊舞隊伍的細節,處處有著傳統文化元素。

這是藝術家心中的難忘經歷。韓國舞蹈團對開幕式上《一白獨秀》的舞蹈印象深刻,作品通過群舞形式將白瓷擬人化,啟發他們今后的創作念頭。“隻有在南音裡,我們才能夠感受到在民族音樂裡,還有著唐詩宋詞一樣的旖旎、美麗、清澈。感謝南音人,感謝泉州。”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田青感慨。

人民的節日

既“出圈”也“破圈” 打造“沒有圍牆的劇院”

過去的幾天,泉州城市的文化藝術濃度達到了巔峰。這場“全民、全齡、全域、全時”的海藝節盛會既“出圈”也“破圈”,文化自信進一步彰顯——

“這幾天的泉州像是在過年”“街頭巷尾熱熱鬧鬧,一個轉身就在不經意間與藝術撞個滿懷”“時隔四年再次重現送王船、中山路搭建起船型舞台、踩街、非遺快閃輪番上演”……圖文並茂的精彩內容刷爆了各個社交平台,高質量的文化輸出從舞台走進了群眾中、搬到了市民家門口,“沒有圍牆的劇院”實實在在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盛大節日。

藝術盛會,全民共享。百年中山路,千年刺桐城。一場就在中山路沉浸式上演的“街藝福見”活動,讓市民游客看到了傳統非遺文化以“街頭展演”方式展示的無限可能。以天空為天幕、百年騎樓為舞台背景,青石板路就是舞台,現場觀眾既有專程前來觀賞的市民,也有路過的游客,全民“零距離”感受福建省非遺文化。12個從全省各地精挑細選的街頭藝術展演攤位上,包括貫口技藝《郭氏七十二變》、布袋木偶戲《岳雲打虎》、街舞《拍胸與街舞》、原創民謠《夏末秋初》、游藝《莆陽醉獅》、武術《功夫武平》、彈唱《篇章》、街舞《舞動青春》、木偶表演《歡慶》輪番上演。“在家門口一次性看到來自全省各地的精彩演出,我帶著孩子每場都‘打卡’,希望從小就在他心中埋下文藝的火種。”市民周女士笑著說。

文化搭台,全齡逐夢。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我們看到了名家薈萃、群星閃耀,也看到了新老同台、傳承接力,覆蓋全年齡段的表演者樂在其中。當菲律賓國風郎君社表演《滿空飛》時,請來了該社曾經的南音老師、國家級南音傳承人蘇詩詠助陣。年近八旬的蘇詩詠曾在菲律賓國風郎君社任教13年,之后受邀到印尼傳授南音﹔當金門縣仙洲薪傳南音社90歲的理事長陳榮泰和一群年長的南音愛好者演繹《將進酒》時,他們邀請泉州南音老師吳淑珍一同上台演出﹔隻有14歲的童杰榮勇奪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街舞大賽Breaking對決項目冠軍,“我學舞蹈快八年了,在大賽上見到了很多優秀知名舞者,同台競技很榮幸。”童杰榮說。對於觀眾來說,能看到大師與新秀同台競技也十分開心,“真的大飽眼福,我從廈門專程過來看街舞比賽的,這次幾乎集齊了業界的頂尖舞者,是我們街舞愛好者的重磅福利。”周末從廈門來泉州看表演的李先生說。

跨越山海,全域聯動。美好與浪漫在山城、在海邊,13個縣(市、區)同頻共振,燃燒起文化藝術的絢爛煙火。在惠安,30多場木偶劇目在文化廣場、主要旅游景區、學校、鄉村、百姓大舞台精彩上演,超過一萬民眾享受到中外木偶競風流盛宴﹔在台商投資區,“千年雕藝 海絲情緣”雕藝精品展全方位呈現泉州雕藝產業的輝煌,展示泉州工藝美術的魅力﹔在古城,泉州與斯裡蘭卡海上絲路友好關系圖片展將泉州與斯裡蘭卡源遠流長的友好關系展現得淋漓盡致﹔更廣的范圍,即將舉行的古城徒步串聯起泉州地標景點。第五屆海絲古城徒步穿越總報名人數達到34858人,以公開搖號方式選出5000人參與,他們將用腳步丈量城市風華,感受泉州魅力。“很開心很激動,這是我參加的第三次古城徒步了,每次徒步都是一次深度感受家鄉文化、跟朋友團建的好機會。”6000米中簽隊伍成員張先生說。

以會為媒,全時全力。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並不因盛會結束而落幕。未來,中山路街頭非遺展演有望常態化,開幕式晚會大型情景音舞詩《萬裡海絲路 千年刺桐情》擬改成舞台版本、常態化演出。

藝術成為促進消費、升級消費、拉動消費的重要引擎。世界旅游小姐決賽將在泉州舉辦,晉江國際馬拉鬆吸引全世界馬拉鬆愛好者參與,文化、旅游、藝術、體育深度融合,也讓泉州打造全國最具煙火氣旅游城市、世界海絲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更深入人心。“特地選擇在海藝節期間來泉州旅游,“一站式”感受泉州文化藝術的魅力,還驚喜地看到了蔡國強大師的煙火秀,泉州不愧是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來自北京的游客李先生說。

這是屬於每個觀眾的藝術盛宴。精彩的南音表演,讓南音愛好者一飽耳福。在府文廟李文節祠坐了整整一早上的彭建合老先生,即使演出結束也不舍得離去,他主動向馬來西亞瓜雪暨沙白縣福建會館南音社的成員打招呼,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老師們說,國際木偶展演進校園活動,讓小朋友們欣賞到了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精彩表演,在互動中進一步感受、體驗藝術的魅力。

暌違三年,海藝節盛裝回歸。從打破空間的圍牆,到沖破形式的壁壘,再到突破年齡的圈層,藝術節以破為立,堅持創新發展,讓市民游客有源源不斷的收獲,讓更多人通過一場場文化輸出了解城市內涵。泉州將不斷以更生動的呈現方式,向世界展示文化藝術與城市發展融合的“泉州樣本”。(記者蔡紫旻 許雅玲 殷斯麒)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