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德蕉城九仙村:茶果飄香  昔日窮山村這樣“破繭成蝶”

2023年12月12日14:27 |
小字號

“如何推進建設基地化生態茶園、觀光茶園、畬家茶園,拓展茶主導產業體系,提高茶主導產業收入的帶動效應,這是我們村亟待解決問題。”近日,在寧德市蕉城區九都鎮九仙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歡聚一堂,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教育交流討論會正在熱烈進行。

走出會議室來到村前,隻見寬敞的村道被打掃得干干淨淨,整齊劃一的嶄新樓房在藍天綠樹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衛生所、畬族文化活動中心、休閑活動廣場、水電路訊等設施一應俱全。

據了解,九仙村現有246戶881人,其中畬族人口達65%以上。曾經貧困的小山村,如今洋房林立,村民可支配收入達2.0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50多萬元。從“小山村”蝶變成“九仙花苑”,從“泥石流災害受災村”到“電力智慧能源村”。35年來,九仙村“破繭成蝶”華麗蛻變。

九仙村。阮傳龍攝

九仙村。阮傳龍攝

“35年前,村民大多居住半山腰,茅草為頂、泥土為地,依靠傳統農業種植、茶葉粗加工、零散家禽養殖等自給自足,交通、用水、用電落后。”九仙村黨支部書記鐘羅德說,1987年9月,一場百年罕見泥石流災害,讓原本艱苦的生活“雪上加霜”,一夜間,5座房屋倒塌,31人遇難,泥漿、亂石、碎瓦淹沒整個畬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復存在。九仙村“告別”大山,搬到九仙新村。2018年,因衢寧鐵路寧德段的建設需要,九仙村民第二次搬遷,搬進了別墅式九仙花苑。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九仙村歷屆村委高度重視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多年來,先后引進福雲六號、金牡丹、黃觀音、金觀音等茶樹品種,通過與周邊茶葉龍頭企業對接,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並實施“茶葉認籌制”,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實現茶產業增量、提質、增效。

九仙村大力發展茶產業。楊慈監攝

九仙村大力發展茶產業。楊慈監攝

在九仙村柏院自然村后茶園,數十名茶農正忙碌地修剪著茶樹,確保來年春茶早產豐產。放眼望去,一排排經過細心修剪的茶樹似海上翻滾的浪花,又似一條條綠色的長龍,漫山遍野。

“目前,全村共種植茶葉1200畝,靠著茶葉,每戶村民年增收3萬至5萬元。今年還建設完成茶葉加工廠暨倉儲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后,預計年產值約1500萬元,可提供30個就業崗位。”鐘羅德說。

村民鐘曉名笑著說:“以前村裡沒有好產業,我隻能外出務工,一年到頭很少回來,收入也不高﹔現在村裡栽種茶樹並形成了長效產業,我也就願意回到村中,既能照顧好家人,又能獲得穩定的收入。”

得益於茶業發展,村民雷挺珍一家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等,一年純收入就達20多萬元。雷挺珍回憶起過往不禁感慨道,以前以種田、種地瓜、砍柴為生,住的屋子一到刮風下雨人就得躲著,家裡大桶小盆全部拿出來接屋頂的漏雨。現在經濟效益好,錢好掙,收入穩定,他也在九仙花苑建起了新房,生活過得越來越紅火。

村民在茶園中勞作。楊慈監攝

村民在茶園中勞作。楊慈監攝

九仙村在發展茶產業的同時,積極推廣夏橙、蘆柑、愛媛、沃柑等十多個水果品種。如今,該村水果投產面積約400畝,年總產值約400多萬元。

“我種了4畝的六月柑,每年能產4800公斤柑橘,銷售收入能達6萬多元,除去成本,一年下來有4萬多元利潤。”村民賴玉周高興地說,他們村的柑橘銷售非常好,群眾不愁銷路,柑橘等水果已成為群眾增收的“致富果”。

此外,近年來,九仙村通過發展“農業+旅游”的模式,挖掘畬家資源,走出了一條集生態農業、研學旅游、畬族文產為一體的新路徑,實現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

“現在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九仙村第一書記鐘乃恩說,兩次遷徙,村裡變化太大了。如今村裡有了穩定的產業,又遇到國家的好政策,種植業、林木業、物流業、旅游業全面開花,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下一步,將依托獨特的山水風光發展鄉村旅游業,著力打造“茶果新村”,讓大家奔向更美好的小康生活。(李加進)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