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武夷記事:人與青山兩不負

2023年11月18日09:47 |
小字號

11月14日上午9時20分,武夷山燕子窠生態茶園,向文麗正向一批游客介紹著武夷岩茶。

2017年,一次偶然的武夷山之旅,讓向文麗喜歡上了這座小城。“我喜歡武夷的綠水青山,喜歡‘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2023年3月,向文麗辭去了南昌鐵路局福州客運站的工作,來到武夷山的一家茶業公司。1995年出生的向文麗是四川南充人,“年輕吧,喜歡就選擇。”

元末明初詩人藍仁在寫給朋友的詩中盛贊家鄉美景:“武夷山水天下無,層巒疊嶂皆畫圖”。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以這種身份躋身《世界遺產名錄》的,我國隻有武夷山、泰山、黃山和峨眉山-樂山大佛4項。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我國首批五個國家公園名單公布,分別為武夷山、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武夷山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

武夷山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

從“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一座城市的綠色發展理念到一個國家的綠色發展理念,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述的綠水青山裡,蘊藏著一座座造福人民、澤被子孫的寶庫。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赴福建考察,首站就來到武夷山市,又一次談到生態文明建設,“武夷山有著無與倫比的生態人文資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最重要的還是保護好。”

世界生物之窗

淳熙十年(1183),朱熹建在武夷山中的武夷精舍落成,南宋著名史學家袁樞賦詩《茶灶》致賀:“摘茗蛻仙岩,汲水潛虯穴。旋然石上灶,輕泛甌中雪。清風已生腋,芳味猶在舌。何時棹孤舟,來此分余啜。”6年前,赴京途中與朱熹同游武夷的記憶再現眼前。

1616年2月21日,初次入閩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來到武夷山,在此流連3日。

1984年11月,詩人劉白羽游武夷山后寫下了“武夷佔盡人間美,願乘長風我再來”的動人詩句。

武夷山不僅千百年來為文人墨客所鐘愛,她更是野生動植物生存繁衍的“伊甸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6.7%,擁有210.7平方公裡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著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被中外生物學家譽為“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虫的世界”“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

武夷山保存著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

武夷山保存著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

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面積1280平方公裡,跨越福建省、江西省,是我國唯一一個既加入世界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的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的設立實現了福建和江西區域武夷山生態系統整體保護。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植物種類繁多,是珍稀、特有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不斷有新物種被發現。

武夷山是珍稀、特有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

武夷山是珍稀、特有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

每一個新物種發現的背后都有著有趣的故事。2020年8月底的一個深夜,武夷山國家公園麻粟村,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延慶一行看見了這樣一幕:一隻“竹葉青”正要捕食一隻林蛙。對於兩棲爬行動物極其熟悉的他發現了這隻林蛙的不同,吳延慶在“竹葉青”的口中救下了它。在進行一系列實驗比對后,正式確認這隻林蛙為新物種,取名為武夷林蛙。

2021年,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馬方舟在武夷山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的時候發現了陽彩臂金龜,這是一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馬方舟認為:“這說明武夷山的生物多樣性水平顯著地提升”。

武夷山生物多樣性富集,共記錄高等植物2866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1種。記錄野生動物760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7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99種﹔鳥類391種、蛇類66種、昆虫6913種、兩棲類46種,是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標本產地。

保護自然生態的原真性與完整性,武夷山國家公園依托衛星遙感、視頻監控、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手段,及時了解和掌握園區水文、大氣、土壤、動植物等各類資源變化,為科學保護管理各類資源提供依據。國家公園劃分為89個網格管理,強化了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監管。

據介紹,為進一步摸清生物資源本底,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分別於2020年4月、2021年4月啟動兩棲爬行動物資源本底調查和為期三年的生物資源本底調查。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單位及多所高校的百余名專家參與了為期將近4年的調查。

武夷山國家公園區位示意圖。

武夷山國家公園區位示意圖。

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累計發現並發布29個新物種,中華穿山甲、黑麂等瀕危動物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地表水、大氣各項指標均保持國家一級標准,負氧離子濃度常年處於“非常清新”水平。

千載儒釋道 萬古山水茶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詩人朱熹的名句。不過,詩人朱熹影響遠不及哲人朱子。

孔子開創的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但在歷史長河中也曾經歷低谷,直到南宋朱熹才真正完成儒家的復興。

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建光指出,朱子理學以儒家為根本,吸收道、佛思想營養,集中國文化之大成,構建了以“理”為核心,涵蓋自然、社會與人類思維的新儒家學術思想體系。

在國內,有人推20世紀對中國傳統文化博學的人有兩位,稱“南蔡北錢”,即北邊是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師錢鐘書,南邊是當代著名思想史家、文化史家蔡尚思。蔡尚思評價:“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

朱熹塑像。

朱熹塑像。

朱熹1130年生於尤溪,14歲時受父親遺命同母親來到武夷山五夫裡(今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鎮)居住,在此求學、成家、講學、著述,“琴書五十載”。絕大部分時間在閩,他所創立的理學被稱為“閩學”,福建也因此得名“海濱鄒魯”,成為僅次於孔孟之鄉的儒學重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竭的靈感寶庫。”“大話熹游”創始人雷希穎說。“大話熹游”項目打造了60余款涵蓋茶、酒、竹、瓷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卡通朱子”是南平公共品牌“武夷山水”的形象代言人,並在2023年3月被確立為南平市城市文化IP。

九曲溪與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形成了巧奪天工的天然山水園林。九曲溪兩岸至今遺留有“架壑船棺”和虹橋板18處、書院遺址35處、宮觀寺廟及遺址60余處,保存著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不僅如此,武夷山還是世界紅茶、烏龍茶的發源地,中國唯一的“茶文化藝術之鄉”。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

武夷岩茶制作工藝流程。

武夷岩茶制作工藝流程。

武夷山除了是三教名山外,武夷岩茶更是以“岩骨花香”的獨特氣質在茶葉品類中獨樹一幟。

武夷茶,歷史悠久。

唐朝元和年間,孫樵在《送茶與焦刑部書》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別名最早的文字記載。

宋代中國飲茶風氣盛行,各地產茶不下百種,僅貢茶就幾十種。此時的武夷茶也是北苑貢茶的一部分,運往建州進貢。

元代,武夷茶正式成為貢茶。元大德六年(1302),朝廷為了監制貢茶,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設置“御茶園”,武夷茶大量進貢,長達255年。

清代是武夷岩茶全面發展時期,武夷茶區不僅生產武夷岩茶、紅茶、綠茶,而且還有許多的名樅。

武夷山是萬裡茶道的起點城市。清康熙初年,鄒茂章一家從江西南豐遷至崇安(今武夷山市)下梅村,自此開始種茶、制茶及販茶。1718年,常姓晉商來到武夷山與鄒茂章合作,將武夷山茶運往蒙古及俄羅斯,貫通了南起武夷山、北達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茶葉貿易之路。這條長達1.3萬公裡的貿易通道被稱作“萬裡茶道”。

2006年5月20日,武夷岩茶(大紅袍)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2年11月29日,包括了武夷岩茶(大紅袍)制作技藝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1月13日下午,在幔亭岩茶研究所,武夷岩茶非遺傳承人劉寶順談到岩茶工藝的傳承:以不變應萬變。“不變”指的是保護好武夷山的生態環境,保持岩茶的生長環境不變﹔以武夷山原生的品種為主不變﹔制作工藝不變。今人隻需在傳承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的科技手段,讓它更完美就可以了。“武夷岩茶是武夷山給予數萬家庭的珍貴禮物,是武夷山市的支柱產業。”劉寶順說,“我們一代代有責任將它傳承好。”

茶百戲又稱分茶、水丹青,是一種以研膏茶為原料,用清水使茶湯幻變圖案的技藝。這種技藝源於唐代,到了宋代發展到頂峰,此后,這種清水畫丹青的古法技藝在清代幾乎消失。

1984年,在福建農學院就讀的章志峰在查閱論文資料時突然看到了茶百戲的記載,自此對這種古法技藝痴迷不已。20多年來,他為重現茶百戲,查史料、訪名師,甚至兩渡日本研學茶道,終於在2009年使這個古法技藝再度重現。

2017年,茶百戲被列為福建省非遺項目,章志峰是唯一傳承人。如今,章志峰創辦的武夷山市中華茶百戲研究院,已培養了上千名國內外學生。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起筆”綠水青山,“落墨”民生福祉,讓青山綠水成為人民群眾重要的“幸福增長點”,武夷山繪制著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畫卷。

“先坐下來喝杯我自家產的岩茶。”11月12日下午3時,南源嶺村“山裡食舍民宿”主人黃琴正招呼著走進店裡的客人。南源嶺村曾位於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黃琴說:“在嫁到南源嶺之前,當時這裡還很窮,丈夫徐旺興還去廣東打工。”2016年,夫婦倆合計著將三層舊房子拆了,改建為12間民宿的“山裡食舍民宿”,同時經營著自家產的茶葉。“就憑著10萬元開始蓋房,總共投入了200萬元左右。”黃琴笑著說,“民宿與茶都經營得不錯,現在借的錢都還清了。”

南源嶺村生態搬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末,至2021年,246戶938位村民全部搬離了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

村黨支部書記吳文英介紹,由於距離國家公園南入口隻有1.5公裡,村民開辦民宿180家、餐飲31家,年接待游客達到26萬人,間接帶動600余人就業,讓“搬得出、留得住、發展好”的承諾成為村民“口袋裡的實惠”。

2021年10月,為更好地統籌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防止國家公園孤島化,南平市劃定4252平方公裡的區域作為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環帶”建設以國家公園協調保護環,崇陽溪、富屯溪、麻陽溪山水人文保護帶的“一環三帶”為核心,協調聯動周邊地區保護發展。

2022年,武夷山旅游總收入118.68億元。

“印象大紅袍”演出畫面。

“印象大紅袍”演出畫面。

被尊為“茶聖”的陸羽在世界上第一部《茶經》中書寫到茶與土的關系:“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山的獨特生態造就了武夷茶與生俱來的優質基因。

茶,是武夷山連接世界的載體,千百年來,武夷山市憑借著一片小小的葉子與世界對話,精彩演繹了“人與青山兩不負”的生動實踐。

“你對大自然好,大自然也會回饋你的。”在2023年9月1日央視播出的《2023開學第一課》中,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廖紅對學生們說。

2015年,作為科技特派員,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廖紅以武夷山為基地,開始探索創建生態茶園之路。

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是廖紅團隊的科研基地之一,如今已經成為“三茶”統籌推進鄉村振興的先行區樣板地,茶葉收購價提高三成左右。8年來,廖紅所帶領的科技特派員團隊為生態茶園示范區茶葉制優率提高30%左右,水體磷污染減幅超過60%,建起了累計面積超萬畝、帶動面積超10萬畝生態茶園示范點建設。

“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游,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這是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福建時對武夷山的深情叮囑。

堅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武夷山以一片青葉,邁向金山銀山。

武夷山市共有茶園14.8萬畝,26萬人中涉茶人員達12萬人。2022年,武夷山市干毛茶產量2.38萬噸,產值超26億元。在2023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中,武夷岩茶位居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區)前100榜單第3位,“武夷岩茶”品牌價值從2016年的627.13億元上升到2023年的730.13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武夷山用心演繹著人與青山兩不負的生動故事。2022年,武夷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0元,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4元,增長8%。(吳道鍔 周邦在 吳聖錦 鄭鎮 李婧 余亦灃)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