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吃糕、吃粽、“爬龍船”……福建莆田端午“五天樂”,天天有不同

2023年06月23日17:4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五月初五,木蘭溪上上演“爬龍船”比賽。陳斌攝
五月初五,木蘭溪上上演“爬龍船”比賽。陳斌攝

人民網莆田6月23日電 (記者林盈)“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龍船’。”這是莆田童謠中的端午,也是莆仙人民流傳千年的節日風俗。

在莆田,端午又被稱為“五日節”,從農歷五月初一至初五皆有對應風俗。

“初一糕”即指農歷五月初一,全家要吃上一口楓亭糕或米糕,寓意節節高。

“初二粽”是指五月初二包粽子、吃粽子,仙游地區也有“初二桃”的習俗,指要在這天吃桃子。

“初三螺”是指五月初三吃螺,相傳吃螺可以醫治短脖病。

“初四艾”是指初四早上,各家在門和窗框上插上艾草、菖蒲,寓意辟邪。初四所收艾草、菖蒲在初五這天混合蛋草、蒲草等多種藥草,用午時日晒的水和“午時草”烹煮后,制成“午時水”讓一家人淋浴,以祛除病害、遠離虫毒。孩子們則要在口、鼻、耳處抹雄黃,用於辟邪。還有人家會將蛋、桃、粽等裝入網袋中,挂在小孩脖子上,垂於胸前,以辟邪消災。

五月初五是端午正日,“爬龍船”是主角。不少沿海、沿江鄉鎮會舉辦龍舟賽。據了解,莆田龍舟競渡自宋代以來已傳承千年,至今仍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今年,從6月12日起,仙游、黃石、北岸、白塘等多個沿海、沿江鄉鎮都舉行了“爬龍船”民俗賽事活動。該賽事將持續至7月初,跨越莆田市多個縣區,共100多支龍舟隊,3000余名選手參賽。

“莆田端午習俗既有中原文化與百越文化的古風遺存,更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及卓越的人文創造。”莆田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宋國平介紹,不少特色端午民俗相繼被列入非遺保護項目。

在城廂區靈川鎮東汾村,“送王船”等端午習俗自明代傳習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6月22日晚,靈川鎮就舉行了“閩南送王船”儀式,在東汾五帝祖廟用大火燒化王船。傳說,“王爺”救苦救難、拯溺扶危,所到之處,民眾設廟祭祀、迎送嘉禮。2020年,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東汾村的的閩台送王船習俗也被列入省級非遺。

今年,莆田多地舉辦龍舟競渡賽事,共100多支龍舟隊,3000余名選手參賽。陳曉威攝
今年,莆田多地舉辦龍舟競渡賽事,共100多支龍舟隊,3000余名選手參賽。陳曉威攝
6月22日在木蘭陂公園舉行端午“爬龍船”民俗賽事,村民手舉船槳,興致高漲。陳斌攝
6月22日在木蘭陂公園舉行端午“爬龍船”民俗賽事,村民手舉船槳,興致高漲。陳斌攝
6月23日,2023年福建省全民健身運動會仙游縣“金威杯”龍舟比賽在木蘭溪上激情開賽。陳曉威攝
6月23日,2023年福建省全民健身運動會仙游縣“金威杯”龍舟比賽在木蘭溪上激情開賽。陳曉威攝
莆田靈川五帝廟燒王船。蔡昊攝
莆田靈川五帝廟燒王船。蔡昊攝
6月22日,在莆田東汾五帝祖廟舉行“送王船”儀式。蔡昊攝
6月22日,在莆田東汾五帝祖廟舉行“送王船”儀式。蔡昊攝
用於“送王船”儀式的鳳船做工精致。蔡昊攝
用於“送王船”儀式的鳳船做工精致。蔡昊攝
端午期間,家家會用用艾草等藥草煮制雞蛋。林志煌攝
端午期間,家家會用用艾草等藥草煮制雞蛋。林志煌攝
農歷五月初一要吃楓亭糕、媽祖糕等糕點。姚文峰攝
農歷五月初一要吃楓亭糕、媽祖糕等糕點。姚文峰攝
端午時節,莆仙人家會用艾草等藥草煮制鴨蛋、毛豆等食物。鄭岩鬆攝
端午時節,莆仙人家會用艾草等藥草煮制鴨蛋、毛豆等食物。鄭岩鬆攝
以五彩線編成蛋袋裝“午時蛋”,有辟邪祈福之意。陳俊妤攝
以五彩線編成蛋袋裝“午時蛋”,有辟邪祈福之意。陳俊妤攝
6月23日,仙游“金威杯”龍舟比賽引來村民游客們熱情圍觀。陳曉威攝
6月23日,仙游“金威杯”龍舟比賽引來村民游客們熱情圍觀。陳曉威攝
(責編:吳舟、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