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側記:民間交流交往更交融,同胞走近走親更走好

林曉麗、呂春榮、林盈、陳永整
2021年12月15日09:03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廈門集美大社一棟民居的兩面外牆“色彩斑斕”:一面牆上,閩台美食裝點在一扇窗的四周﹔另一面牆上,博餅、“電音三太子”、布袋戲人偶等閩台風物“齊聚一堂”。這幅涂鴉是第十三屆海峽論壇期間的創意涂鴉大獎賽作品,被命名為《圓夢一閩 兩岸同門》。從畫幅到命名,都蘊含著創作團隊中的兩岸青年對於“一家親”的理解:“一個大門分兩扇,進進出出一家人”。

兩岸青年共創《圓夢一廈 兩岸同門》。主辦方供圖

從12月初開始,海峽兩岸的青年們揮洒創意,一筆一筆地將心中所想化作涂鴉在集美大社“上牆”,為海峽論壇增添了一抹“斑斕”。

12月中旬,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在福建省廈門市如期而至。轉冷的天氣,絲毫不影響兩岸同胞敘鄉情的熱情。

在這場海峽兩岸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交流盛會中,記者感受到,兩岸民間交流的路越走越寬、青年交流日益增進、閩台融合正探新路。

民間交流步伐不停

35天,這是新黨主席吳成典往返台灣和海峽論壇所需要花的時間,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來。

“隻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統一,有利於兩岸交流發展,新黨一定全力以赴,絕不畏縮,台灣同胞要認清大勢,共同推動和平統一。”在12月11日舉辦的海峽論壇大會上,吳成典如是說。

海峽論壇至今已走到第13個年頭。一年一會,從未“失約”。13年裡,兩岸同胞暢敘親情的約定沒有變,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步伐沒有停。

這13年間,新黨創始人郁慕明每年都來。他認為,兩岸民間交流不僅不能退,還要往前進,“要增加民間的活動,要靠民間的力量繼續往前推動兩岸和平統一。”

第十三屆海峽論壇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人民網 陳永整攝

正是民間交流活動在台灣同胞的心裡埋下的一粒粒“種子”,鼓勵著越來越多台胞“登陸”、融“陸”。

台灣青年陳文成即便大學本科畢業了也沒有離開過家鄉台灣彰化,直到2010年參加了一個“兩岸驚騎團”的活動。“我跟北大的師生同吃、同住,一同騎自行車環島9天8夜,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大陸同胞,從他們的口中也了解了大陸的發展和變化。這在我心中埋下一顆小小的種子,當時我就說如果有機會我願意到大陸看一看、走一走、闖一闖。”於是,陳文成來到大陸讀研、讀博,直至工作安家,他說,“我想致力於推動兩岸的體育文化交流,用這種方式讓兩岸的民心走得更親、更近、更好。”

台灣青年徐韜還在台灣上大學時,曾碰到一位“陸生”,常聽他自豪地講到大陸的外賣和共享單車,“讓我對大陸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百聞不如一見。於是,徐韜在大學期間參加了很多兩岸交流活動,並決定在大學畢業后選擇來到北京創業,和昔日的“陸生”朋友一同創辦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在北京扎下根。

兩岸交流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作為深受兩岸同胞認可的“百姓論壇”,海峽論壇在兩岸同胞之間架起了“連心橋”、鋪就了“同心路”。

兩岸青年攜手共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超越百年時空,通過兩岸青少年獻唱,回蕩在海峽論壇大會舞台的上空,詮釋了兩岸年輕一代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兩岸青少年在海峽論壇大會的舞台上共同演繹《少年中國說》。人民網 陳永整攝

兩岸的未來在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在兩岸青年。海峽論壇上,青年交流“濃墨重彩”,一個個故事讓我們對“兩岸青年攜手共進創未來”有了新的期待。

“廷安是設計,我是制成,如果將顯示屏比作‘蛋糕’,廷安負責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外觀酷炫蛋糕模型,我就是能做出美味可口蛋糕的師傅。”來自福建莆田的李元行與來自台灣花蓮的陳廷安,因工作而結緣。

“起初我覺得元行這個人挑三揀四,要求很多,后來換位想想,技術確實需要這種嚴謹態度。”陳廷安說。

“廷安像個‘活寶’,簡單枯燥的互動讓他可以搞出很多花樣,這些年合作下來,很幸運,我們的項目都進行得很順利,拉滿績效。”聽了台灣朋友對自己的評價,李元行也緊跟著開了腔。

來自福建莆田的李元行與來自台灣花蓮的陳廷安分享兩人攜手共進的故事。人民網 陳永整攝

從相互“挑剔”,到彼此欣賞、互補,兩個年輕人感受到了“1+1>2”的力量。一開始覺得自己在大陸待不滿一年的陳廷安已經待了三年,當一個個大項目交到他手上,當一個個技術難題被他和同伴們攜手攻克,他慢慢覺得,“我很慶幸,當時選擇來大陸探索新的世界。”

以夢為帆,逐夢前行。兩岸青年從相識到相知,再到攜手並進,探索新知。

當台灣青年徐韜遇上東北青年鮑冠羽,正巧碰撞出了一個網絡“熱梗”,“我們公司的‘官方’口音是‘東北台灣話’。”

盡管已經是多年朋友,但在創業之初,來自海峽兩岸、天南地北的倆人幾乎天天吵架。“我們會因思維方式不同而有分歧,但跟親兄弟一樣,誰也離不開誰。”徐韜笑著說。

在創業之初,他們一起在各大商圈挨家挨戶地拜訪調研,一起天天吃泡面,“白天兼職送快遞,晚上沉下心來‘潛心大作’。”

從2019年倆人創建的平台獲得了首筆投資,到現在事業慢慢步入正軌,徐韜說“我們就是兩岸齊心、其利斷金的最好體現。”

徐韜說自己來到大陸“如魚得水”,猶如“魚躍龍門”,如今已是個“新北京人”,“不跨過這灣海峽,你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

閩台融合潛力無限

“我父親最愛看的是一檔介紹大陸風土民情的電視節目,叫作《八千裡路雲和月》,‘縱橫三萬裡,上下五千年’。”已經在福建工作了11年的台灣青年陳柏叡說,“父親把對祖國大陸的這份情懷寄托到我這個做兒子的身上。”

陳柏叡在海峽論壇大會上分享從“登陸到融“陸”的歷程。人民網 陳永整攝

2002年,17歲的陳柏叡參加了父親替他報考的港澳台聯招,順利考上了北京大學的醫學院,“西進”大陸求學。“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彎道超車。”

而陳柏叡人生的第二次“彎道超車”來自於一段兩岸姻緣——大學期間和福建姑娘張金燕相識相知,畢業后成為福建女婿的他隨妻子踏上了八閩大地。

在這片離家最近的土地上,他覺得打開了“幸福之門”,“幸福之路”通向美滿的家庭,也通往了成功的事業。

2009年,福建在大陸率先開放事業單位招收台灣畢業生。第二年,陳柏叡成為首位福州市事業單位聘用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台胞,成了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的一名台籍醫生。

11年間,陳柏叡從一名普通醫生成長為副主任醫生。“由於享受了同等待遇,我沒有受制於職場上的‘天花板’。”如今的陳柏叡已經開始作為導師,指導新入職的年輕醫師探究臨床遇到的疑難病例。

率先公布225項落實平等待遇清單,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福建已成為“陳柏叡們”興業、安家的樂土——“我在祖國大陸生活就業的20年裡,親眼目睹了一個真實的、飛速發展的大陸,我也希望把我的這些想法和經驗傳遞給台灣學子們。大陸,尤其是福建福州,是特別適合我們台籍醫生發展的熱土。”陳柏叡說,“因為這裡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前沿。”

福建正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一衣帶水,閩台同源。福建早已成為一灣海峽間的橋梁,牽起兩岸的人緣、文緣和地緣。

閩台人緣相親,是兩岸青年創業的熱土。台灣青年范姜鋒和來自閩北的雷希穎攜手打造文創IP,“包裝”福建當地農特產品,投身鄉村振興。他說,希望更多的台灣年輕人結合自己的優勢,加入到推進鄉村振興的行列中。

閩台文緣相通,是兩岸文化同源的見証。在集美大社,一幅由兩岸青年共創、名為《尋根之旅》的涂鴉中,廈門“雙子塔”與台北101大樓交相輝映﹔海的這邊,媽祖手持茶杯,茶葉飄向遠處,與飛翔的白鷺一起迎接彼岸游子歸來……

今年1~10月份閩台貿易額855億元,增長27.4%﹔目前,台胞入閩超過1400萬人次,來閩實習就業創業的台灣青年近4萬人……閩台融合正大步向前。正如福建省委書記尹力在海峽論壇大會上所說,事實証明,閩台同胞增進交流、深化合作的意願真誠強烈,兩岸融合發展的大潮大勢無法阻擋。

八閩大地機遇無限,閩台融合潛力無限。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