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州閩侯:金魚成特色致富產業 來了科特派金魚游得歡

2021年10月22日08:16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來了科特派 金魚游得歡

秋季是金魚病虫害的高發期。近日,由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秋金、博士黃鎮及實驗師岑萬等組成的科技特派員團隊,又來到閩侯縣南通鎮的各金魚養殖場,為魚兒們“問診”。

以閩侯金魚為代表的金魚產業是我省特色產業之一,去年閩侯金魚產業產值突破2億元。

2018年,福州市科技局選派科特派團隊入駐閩侯南通鎮十八重溪片區的10多家金魚養殖場,一邊當“醫生”,一邊進行產業核心技術攻關。3年來,科特派團隊在病虫害防治、良種選育等方面為金魚養殖者提供技術扶持,新品種、新產品不斷涌現,讓小小金魚成為當地百姓的特色致富產業。

金魚生病,博士來“問診”

走在一排排水相通、渠相連的方形魚池之間,科技特派員們認真觀察著魚兒的游行狀態,時而撈起一隻,仔細觀察性狀。“太好了,最近金魚正需要你們這幾位‘醫生’!”近日,在閩侯南通春園鯉生態養殖場,養殖人員高興地歡迎“醫生”們的到來。

很快,一尾在池子裡翻著肚皮倒立游的金魚,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科技特派員黃鎮撈起魚兒,迅速為它診斷。

“健康魚的腮都是紅色的。這隻金魚腮裡透著白色,可能有疾病。”黃鎮說。

初步判斷后,黃鎮又熟練地用鑷子取下病魚的鰓片,拿到高倍顯微鏡下觀察。透過鏡頭,黃鎮很快發現了病因:魚鰓上有一隻長長的虫子在不斷蠕動。

“這虫子名叫指環虫,秋天天氣開始轉涼,包括指環虫在內的寄生虫就會開始繁殖。要是暴發,對金魚的危害很大。”黃鎮說,每當此時,他們的任務就是到養殖場巡查,及時發現這些寄生虫,並通過科學手段防止寄生虫擴散。

在南通十八重溪片區,共有大大小小的金魚養殖場10多家。這段時間,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科特派團隊每周都會來到不同的金魚養殖場,為魚兒“問診”。

“在這個病虫害高發的季節,多虧特派員提供的技術指導,縣內不少養殖場都避免了暴發大面積的病虫害,讓金魚養殖的產量更加穩定。”閩侯縣金魚協會會長張文春感激地說。

科技助力,產業特色足

科技特派員團隊除了當金魚的“醫生”,他們更重要的任務是科研攻關。

過去,金魚的成長有尺寸極限——20厘米長。但如今在閩侯的不少金魚養殖場裡,魚兒的個頭都突破了極限。這得益於動物學專家張秋金教授的科研突破。

閩侯雖是金魚產業大縣,但過去金魚品種、形態不是很穩定,成為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這些年,張秋金和黃鎮一起,一邊為金魚“看病問診”,一邊開展品種提純和性狀改良專項課題研究。

“我們利用人工雌核發育技術,對金魚的品種進行提純,同時利用誘變技術,提升增加新品種的概率。”黃鎮介紹,結合閩侯金魚的特色和市場需求,團隊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服務。比如團隊選育的大體形“蘭壽”金魚品種,能滿足消費者對於大體形金魚的追求,在國內獲得不少大獎。同時,團隊還通過強化金魚遺傳密碼研究,把金魚的存活率由原來的70%左右提升到90%以上,使產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研發了新品種,還要助其快成長。團隊研發的新產品——閩春園品牌金魚飼料,從增色和體形增大兩個方面促進金魚生長。

科技創新,最重要的是帶動養殖戶增收,推動鄉村振興。

3年來,這支科技特派員團隊通過科研攻關、建立專家工作站、技術培訓等多種方式開展科技惠農服務,並把新技術傳給養殖戶,收獲滿滿:閩侯金魚在優化保留珍珠、蝶尾、龍睛、水泡等傳統品種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了櫻花蘭壽、奶牛花蘭壽、紫蘭花蘭壽、水墨畫蘭壽、藍神壽等全新品種,也讓科技味十足的閩侯金魚受到全國各地金魚愛好者的熱捧。

閩侯潘氏觀賞魚養殖場負責人潘國誠,今年就嘗到了科技創新的甜頭。“通過引進新的養殖技術,現在養殖場一口20平方米的魚池,一年產值最高可達5萬元。今年春節期間,我們孵化出的首批魚苗比往年提前了一個月,幼苗成活率達到95%,又增加了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今年的產量有望再上一個台階。”他說。

養金魚能致富,閩侯的養殖戶越來越多。目前,閩侯縣擁有金魚養殖場超過40家,比去年初增加了10家,養殖面積超過1200畝。全縣金魚產值也從前幾年的800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2億多元,成為農民致富產業。

“接下來,我們努力的方向是在金魚品種上繼續推陳出新,並抓好病害防治工作。同時,積極引導金魚產業從一產向三產衍生,打造福建金魚品牌。”科特派團隊負責人介紹。(吳旭濤 林若野 陳堡)

(責編:陳楚楚、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