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釋放百萬億級藍海市場 中國資產管理轉型按下“加速鍵”

陳歡歡

2021年05月16日09:15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9月23日,中國的碳減排承諾擲地有聲。3個月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今年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碳中和”已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5月13日,第二屆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在福建省南平市舉行。再度亮相在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福建省,本屆峰會與時俱進聚焦“碳中和”,共謀綠色資產管理未來發展之路。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郭寧寧在本屆峰會上表示,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積極應對氣侯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決心。綠色是福建一張亮麗名片,作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要繼續努力,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驕傲,要把碳達峰、碳中和這個目標納入生態省建設布局,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省份。

“中國經濟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會全面向低碳轉型,這是一個拐點,三大產業的結構將會進一步調整。同時碳中和目標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新征程,是點燃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發動器。”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峰會上如是指出。

5月13日,2021第二屆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在福建省南平市舉行。南平市人民政府供圖

資管業將迎來百萬億級藍海市場

碳達峰、碳中和給資管行業帶來新機遇。有研究機構預測,我國未來低碳經濟的投資規模將超過百萬億的級別,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陳洪宛認為,實體經濟大規模向低碳、零碳轉型過程中,需要大量綠色低碳投資。其中,絕大部分需要通過金融體系動員社會資本實現。根據中國投資協會估計,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術和儲能技術領域需要投資70萬億元,這是綠色金融領域的重要機遇,也是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機遇。

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2021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重點工作,包括加大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考核力度、建立綠色債券評級標准、發展綠色保險等七項工作。

同時,由國家發改委和人民銀行、証監會聯合發布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將於2021年7月1日起實行,其中,綠色項目的建立標准更加科學准確,債券發行管理模式更加優化,為綠色債券發展提供了穩定框架和靈活空間。

近年來,公私募基金不斷探索綠色投資方向,有力引導社會資本轉向碳中和相關領域。中國証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高天紅指出,截至2020年底,與綠色主題相關的公募基金規模接近1900億元,與綠色主題相關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的規模也與公募基金的規模相近。管理人對綠色投資的關注度顯著提高。

從國際市場來看,全球較為知名的頭部機構紛紛承諾,通過綠色投資組合來促進企業減少碳排放。高天紅表示,我國在綠色投資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前景廣闊。當前,基金管理機構需要在戰略、投研、風控、人才方面做好准備,市場各方需要統一思想,共同發力,系統推進綠色投資生態建設。

“綠色資管”首要解決融資問題

中國資管行業雖已歷經20多年的蓬勃發展,但在“綠色資管”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

國泰君安董事長賀青認為,從金融業功能發揮的角度來看,“雙碳”目標的實現最首要還是要解決融資的問題。根據央行測算,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要每年投入2.2萬億元,而到2030到2060年則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截至2020年末,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余額僅有8700億元,而綠色股權市場和資產管理資金缺口仍然巨大。

“綠色資管”的大資管時代已經到來,賀青建議,各類資管機構需要協同發力。同時,解決融資問題,需要國家財政監管部門、政策金融、商業金融、社會資本和國際資本各方參與、合力創新。

從銀行理財方來看,“整個低碳產業項目對資本的密集投入更高、時間長、成本要求低,這是前所未有的。而銀行理財的規模通常比較大,目前幾家大的銀行理財都是上萬億級別,在整個綠色低碳過程中,銀行理財的優勢體現在理財市場連接了財富管理與資本市場的重要的橋梁。” 中銀理財總裁宋福寧表示。

交通銀行業務總監涂宏說,“實現碳中和,將引導和激勵金融體系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綠色投融資活動,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發展綠色金融成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2021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發布。人民網 焦艷攝

同時,多位嘉賓指出,目前中國綠色金融體系存在不少痛點,包括我國目前綠色標准尚未統一,綠色企業的相關項目信息披露也不完善,綠色金融供給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建立等。

“要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鼓勵綠色技能服務創新﹔盡快建立中國証券市場的ESG信息披露標准,將綠色因素納入資管行業投資決策體系等。”“要用數字化的技術為綠色金融賦能。綠色金融過去做得比較容易的項目是基礎設施項目,像光伏、輕軌等。未來大量的綠色項目涉及消費、農業、小微企業等是無法用人工和肉眼來識別的,則需要大量運用大數據、物聯網、AI等高科技手段,需要引進人才和能力,加強合作交流。”與會者積極建言獻策。

福建探索建設“綠色資管”試驗田

“沒想到我家的山這樣快就能賺錢了!”2018年的閩北初冬,從“森林生態銀行”領到第一筆收益的夏六華興奮地說道。此后20年,她每月可從生態銀行領到310元的預期利潤。托管期滿,根據山場林木價值並扣除管護成本,還能拿到木材銷售收入的60%。

夏六華的“綠色”收益歸功於南平市探索建設的“生態銀行”。2017年,森林蓄積量居福建省第一的南平市,集中收儲、整合優化碎片化的森林資源,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運營商具體管理,打通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通道,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

2020年4月,南平市“生態銀行”入選自然資源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一批。“當前,我們正著力把南平打造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綠色產業發展的高地,以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和全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為載體,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引導投資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力爭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上走前列。”南平市委書記林文斌在峰會上表示。

與南平市“毗鄰而居”的三明市,也在“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實踐上走在前列。三明市是全國林改的策源地,多年來不斷探索林權價值實現機制,通過創新盤活林權金融價值,把金融引入千家萬戶,讓山林變成了“搖錢樹”,實現林業“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2020年底,三明市累計發放各類林業信貸140.7億元,佔福建省1/2以上。

以金融“活水”建美綠水青山,用資本“富池”做大金山銀山。福建省借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契機,搶抓先機,支持綠色金融發展。不僅在南平市、三明市建設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還設立了集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功能為一體的海峽資源環境交易中心,推動金融機構在綠色信貸投放、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綠色企業上市挂牌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創新實踐。

在5月13日舉行的2021第二屆中國資產管理武夷峰會上,產融項目簽約。南平市人民政府供圖

2020年末,福建全省綠色信貸余額2900億元,當年增長18%,綠色投融資金額迅速增長。同時,碳中和債券、碳匯質押和遠期碳回購、碳匯資產價格指數保險、林權抵押貸款、碳匯交易等碳金融創新業務紛紛在福建省落地。

“福建希望成為綠色資產管理的重要基地、創新發展的根據地和試驗田。”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郭寧寧指出,“十四五”期間,福建將全面實施藍天、碧水、淨土、碧海工程,加快完善綠色制造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峰會上傳遞出信息,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福建已有布局,今后將重點推動五個方面工作:以三明、南平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實驗區作為抓手,制定綠色產業、企業、項目認定評價辦法,完善綠色金融標准體系,強化碳排放信息以及其他環境指標的測算與披露﹔制定和完善碳中和專項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推動成立一批綠色專業服務機構,建立綠色發展項目庫﹔持續完善碳交易、碳金融市場體制機制,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省級生態環境項目,綠色項目風險補償機制和財政貼息機制,打造省級金融服務雲平台綠色金融服務專區﹔聚焦綠色經濟、海洋經濟、數字經濟,海絲核心區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等重要領域,整合資源,精准對接綠色投融資。

(責編:陳藍燕、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