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

2021年05月16日07:25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

偉大時代成就偉大事業,偉大斗爭鍛造偉大精神。5月14日,全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福州舉行,大會表彰了一批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激勵全省上下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新征程上續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總結表彰大會的召開在全省引起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向先進學習,繼承和發揚脫貧攻堅精神,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效。

“我們將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福建省累計投入省以上財政扶貧資金407億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資金保障。下一步,全省財政系統將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准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持續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完善過渡期扶持政策和資金管理辦法,加大涉農資金統籌使用力度,推進在線監管系統提質擴面增效,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說,多年來,福建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把資源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社會提供豐富的林產品和生態產品,促進林區農民脫貧致富。全省林業系統將繼續發揮林業在鄉村產業振興、生態宜居中的作用,以產業項目帶動、林業生態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等方式,大力扶持群眾發展特色林產業,加大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力度,探索切實可行、可復制推廣的林業鄉村振興模式。同時,持續鞏固林業生態扶貧成效,助力老區蘇區、山區林區綠色產業提質增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涉及面廣,標准、要求、質量都高,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必然是一場持久戰,拼的是恆心,拼的是韌勁,拼的是毅力。”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必須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偉大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著力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提高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建設,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在新起點上走好符合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大會的召開對全省科技工作者是一個強大的精神鼓舞和明確的方向指引。”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統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這次會議部署,圍繞福建省鄉村振興和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科技下鄉、人才下鄉,積極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研發鄉村振興急需的關鍵共性技術。支持完善農業科技服務平台,鼓勵科技特派員依托農業科技園區等平台深入開展工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引導更多的科技人才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構建科技特派員全方位、全產業服務鄉村振興的新格局,讓科技“星星之火”撒向廣大基層。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基礎和支柱,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和重要抓手。”三明市大田縣副縣長陳秀達表示,大田將繼續立足高山生態資源和茶產業發展優勢,以茶為媒,扶貧富民。首先,縣裡組建茶產業工作專班,為制好茶、賣好茶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其次,出台政策文件,引導鼓勵實施茶園提升改造、壯大茶葉龍頭企業。同時,安排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質量安全、品牌推廣等方面的支持,幫助當地茶企茶農增產、增效、增收,讓茶葉成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葉子”。

“總結表彰大會令人鼓舞!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佳陽是閩浙交界的革命老區,我們著力打造綠色山地農業、藍色海洋漁業和紅色畬鄉旅游三條彩色產業帶,去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373元。”福鼎市佳陽畬族鄉黨委書記何晨旭說,作為一名鄉鎮黨委書記,自己沒有理由鬆勁歇腳,必須抓緊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以富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帶筑起地方發展的四梁八柱。

“很榮幸能獲得這個榮譽,這是對我的肯定,也是對我的激勵。”參加完上午的總結表彰大會,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長汀縣古城鎮馬頭山村村民劉春生激動不已。近年來,因病致貧的劉春生一家因易地扶貧搬遷住進了小區新房,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通過自身努力奮斗,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創辦了全縣第一家扶貧車間,帶動30多戶貧困戶增收。“這些年的經歷讓我相信幸福是可以奮斗出來的,現如今,我已經有了穩定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回去后我要繼續帶著大家把扶貧車間做好,讓它成為大家伙的增收車間、致富車間。”

“作為一名曾經的駐村干部,我在扶貧工作中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對農村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黎明職業大學新材料與鞋服工程學院學工辦主任李光考頗有感觸地說,現在農村經濟的發展,已經逐步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而職業教育是提高農村勞動者文化素質和技能的重要途徑。高等職業院校要根據農村經濟實際,制訂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農業、繁榮農村、致富農民”提供人才服務,為科教興農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