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積極推進金融改革創新 引導社會資本加速流向綠色產業

2020年11月08日09:14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綠色金融,助推經濟邁向“高素質”

  在福州紅廟嶺廚余垃圾處理廠,一輛清運車正向垃圾儲坑傾倒收集來的廚余垃圾。這些垃圾經過破碎、磁選、篩分、厭氧發酵等一系列工序處理后,沼氣將用於發電,沼渣可轉換為化肥,沼液則進入園區滲濾液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真正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紅廟嶺廚余垃圾處理廠這一項目總投資6.22億元,設計規模為日處理800噸。一期項目上月投入試運行,可“吃掉”福州市中心城區所產生的分類廚余垃圾及廢棄果蔬等有機垃圾。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年產有機營養土3.6萬噸,發電約6000萬千瓦時,發電余熱回收利用約752萬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6萬噸、二氧化硫1818噸、氮氧化物900噸。

  “這是個公益性PPP項目,投資回收期長,亟需足額、穩定、低成本的資金供應。興業銀行為我們發放了省內第一筆垃圾分類項目貸款,並提供擔保為項目申請獲得省內首筆清潔基金低息貸款,既降低了企業資金的綜合成本,又保障了資金的使用期限、合理分配還款現金流。”負責項目投資、建設及運營的福州首創海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為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2019年9月,省財政廳、興業銀行與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在福州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福建“綠色創新投資業務”新模式,運用市場手段分擔項目風險。

  紅廟嶺廚余垃圾處理廠成為首個落地的“綠創貸”項目。“以PPP項目特許經營權為質押,我們為項目提供了2.66億元、期限15年期的綠色節能減排貸款,並為項目擔保,申請獲得6900萬元的清潔基金優惠貸款,利率較基准下浮25%。待基金5年到期后,將由興業銀行承接項目貸款。”興業銀行福州北尚支行負責人鄭逸說。

  福建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節能降耗水平居全國前列,水、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綠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對綠色投資、綠色金融的需求不斷增加。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特別是2016年被列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福建省發力綠色金融改革,引導社會資本加速流向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推動經濟邁向“高素質”生態邁向“高顏值”。

  來自省金融監管局的數字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福建省綠色信貸融資余額3723億元,比“十三五”前增加約2311億元﹔省再擔保公司新增支持綠色金融再擔保業務28.03億元﹔全省保險機構合計為390家企業提供環境風險保障5.19億元,其中全省森林綜合保險參保面積10928萬畝,參保率89.72%。

  政銀合力,完善銀行綠色信貸評價和統計監測體系,加大對重點領域的綠色信貸支持,福建省綠色金融創新加快推進。

  為解決林改后零星分散林權存在的林農貸款難、擔保難,抵押林權評估難、處置難等問題,有效滿足林農融資需求,福建省各地創新推出“福林貸”、林權按揭貸款、林業收儲擔保等系列業務模式,讓“林農得利,社會得綠”。其中,至9月末,全省農信系統“福林貸”累計發放金額15.36億元,現有貸款余額4.33億元,惠及1453個村、1.34萬戶林農。

  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建成全國首個集碳排放權、排污權及用能權交易功能為一體的資源環境交易流轉平台,探索通過市場機制支持綠色發展的新路徑。其中,2016年底在全國創新推出福建林業碳匯交易,正式啟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截至2020年10月31日,累計備案福建林業碳匯項目15個,簽發碳匯達217.56萬噸,累計成交金額3861.87萬元,居全國前列。

  推動綠色產業引入PPP模式。大力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的綠色項目。至6月末,全省已有23個縣(市、區)推出縣域鄉鎮生活污水處理捆綁打包項目,累計錄入生活垃圾處理PPP項目31個,總投資121.8億元,福州市將所有河道項目整合形成7個PPP水系治理PPP項目包,治理總投資達100億元。

  一批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通過股權和債券方式擴大融資規模。全省共有9家綠色企業通過滬深交易所實現首發上市融資88.68億元,12家次綠色企業通過再融資方式募集資金2562.11億元。2016年以來,全省企業通過銀行間市場和滬深交易所發行綠色債券33隻,發行規模1426.17億元。

  日前,三明市、南平市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正式啟動。省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建省將整體策劃、系統推進、重點突破,完善推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的體制和機制,打造具有福建特色亮點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不斷激發綠色金融創新活力,更好地服務福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