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網|福建頻道|熱點專題

1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關注福建“生態立省”

    “金山一來,青山不再”,在一些地方,保護生態與促進發展表現為這樣的矛盾關系。生態與發展能否“雙贏”?
    人民日報在8月8日頭版頭條刊登重磅稿件:《福建“生態立省” 百姓富與生態美同頻共振》。該報道探討福建生態保護與促進發展能否雙贏,並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高度贊賞福建作為全國首批提出建設“生態省”和首個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省份,在連續10多年的堅守與探索中,依靠制度變革和機制創新,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態美,讓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把環境保護列入政府績效考核,並以政策引導環保產業、限制淘汰落后產能,讓生態和發展相互促進、同頻共振。

人民日報2013年8月8日頭版人民日報2013年8月8日頭版

2

本網專訪周聯清:重新看待工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關系

福建省經貿委黨組書記、主任周聯清提出清晰觀點福建省經貿委黨組書記、主任周聯清提出清晰觀點
    ·工業化的充分發展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實現生態文明的物質基礎。
    ·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適度的平衡和良性的循環,從而兼顧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總量的最大化、最優化。
    ·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前瞻性提出建設生態省戰略構想。多年來,福建始終致力於推進生態友好型工業的發展,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福建推進生態友好型工業發展的實踐與探索,在五個方面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有著一定的啟示作用。
    ·工業的特性決定了其對資源與生態環境存在著重大的影響,如何實現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相協調、相促進,始終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認真對待並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
    ·福建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應圍繞建成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進一步推進生態友好型工業發展,在實現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繼續保持並優化生態環境。【詳細】

3

專家觀點: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新型社會發展狀態

國務院參事葉汝求:生產過程實行清潔生產,實現循環利用國務院參事葉汝求:生產過程實行清潔生產,實現循環利用
    ·國務院參事葉汝求說,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具體體現。要在生產過程中實行清潔生產,實現廢物的循環利用,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証和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環保部門在推廣“綠色創建”試點示范活動中做了很多工作,生態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生態示范區、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全國優美鄉鎮和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的創建活動逐步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金涌教授認為,我國目前處於重化工業發展階段,不轉變生產方式,資源環境將難以為繼。科學技術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改變人們生產生活方式意義重大。要努力建立科學技術的自主創新體系,以企業為基礎,立足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應用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形成資源消耗少、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廢棄物排放少的生產體系。【詳細】

4

媒體時評:生態友好型工業是“百姓富、生態美”的助推器

生態友好型工業是“百姓富、生態美”戰略的助推器生態友好型工業是“百姓富、生態美”戰略的助推器
    ·時至今日,還有一些人以為建設生態文明就不能發展工業,就要放棄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其實,這種一種誤讀、誤解。生態文明建設的要義在於:超越和摒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素質,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走工業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道路。這也正是周聯清主任著重闡述的“生態友好型工業”的核心所在。
    ·在當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以停止工業化的進程來保持生態環境,也不可能等工業化完全實現之后再考慮生態文明建設,更不可能以污染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建設生態文明所需要的“物質基礎”。怎麼辦?隻能是積極探索加快工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統一及良性互動的最佳結合點,這個結合點就是生態友好型工業。
    ·實踐已經証明並且還將繼續証明,生態友好型工業發展是轉方式、優結構的重要抓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經途徑。對於福建而言,則是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力助推器。【詳細】

制作人員

  • 監制 修仰峰監制 修仰峰
  • 策劃 張子劍策劃 張子劍
  • 設計 焦艷設計 焦艷

版權聲明:人民網福建頻道原創策劃,歡迎
轉載或報道,但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