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頻道人民網首頁福建頻道首頁|今日頭條

    30年前,湖裡出口加工區的一聲開工炮響,拉開了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歷史序幕。 30年滄桑巨變。廈門特區從兩岸對峙的海防前線,變為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從偏居東南的海島小城,變為海峽西岸的中心城市﹔從落后匱乏的彈丸之地,變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 聯合國人居署在授予廈門“聯合國人居獎”時,作出這樣的評價:“廈門讓居民在健康的環境中擁有體面的家。” …… 詳細>>

轉變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出席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開館式,並啟動金鑰匙。新華社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出席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開館式,並啟動金鑰匙。新華社

  30年間,地域空間相對狹小、傳統資源匱乏、工業底子薄弱的廈門,靠什麼實現如此之高的發展速度?
  答案是經濟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圍繞著“二三產共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內外需齊拓展、惠民生促和諧”的發展思路,廈門再次發力……
  2010年6月,國務院批復將廈門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廈門全市,特區面積擴大了12倍,標志著全域特區時代到來。廈門市委、市政府抓住這一機遇,全面加快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島外集美、海滄灣、同安、翔安新城建設相繼開工。今年6月,廈門、漳州、泉州大都市區同城化建設正式啟動,涵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首批18個項目已全面推進。
  不求最快,但求最好。30年來,廈門走出了一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道路,實現了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協調。廈門每平方公裡產生GDP超過1.3億元﹔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約0.57噸標准煤,約為全國平均值的一半。 詳細>>

民生優先: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這裡是幸福海岸線。11月16日,一對對年輕情侶在廈門環島路海濱拍攝婚紗照片。新華社 這裡是幸福海岸線。11月16日,一對對年輕情侶在廈門環島路海濱拍攝婚紗照片。新華社

  廈門市財政一般預算2/3以上用於民生保障重點領域。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廈門舍得為百姓花錢。
   “十一五”期間,廈門市財政投入130多億元用於社會保障。全民低保、全民醫保、全民義務教育、社會保障性住房……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已初步建立。
  從2010年起,實施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險,每個參保人每年可享受500元免費基本藥物,在全省率先實現醫療保險全覆蓋。
  和城市居民一樣,廈門農民也能得到低保和養老保險制度的呵護。
  廈門將義務教育全部納入政府公共財政的保障范圍,城鄉一體,農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待遇。
  廈門率先建立了覆蓋全體市民、分層次保障的住房保障體系,實現符合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保障住房應保盡保。詳細>>

生態立市:不遺余力地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廈門號”帆船11月3日從福建廈門五緣灣外側海域啟程,開始環球之旅。各界人士來送別。新華社 “廈門號”帆船11月3日從福建廈門五緣灣外側海域啟程,開始環球之旅。各界人士來送別。新華社

  高集海堤,廈門島第一個出海通道,上世紀50年代,在愛國僑領陳嘉庚的倡導和推動下,廈門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修建而成,鷹廈鐵路得以進島,為廈門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海堤有歷史功勞,但導致了水動力減弱,航道、淺灘淤積加劇,水質下降,生態景觀惡化,阻斷船隻和中華白海豚的通道等種種問題,開口勢在必行。近日,廈門市宣布,高集、集杏、馬鑾等7座海堤將在“十二五”期間全部打開,以恢復廈門海域原有的生態環境。其中,高集、集杏兩座海堤已先行開口改造。
  生態立市的廈門,多年來不遺余力地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位於廈門島西部的??湖是上世紀70年代圍海造田形成的湖,由於當時沒有任何污水處理設施,湖周邊37平方公裡內的數十萬居民的生活污水和300多家工廠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湖內,臭氣熏天。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廈門市投入巨資,持續整治提升,使??湖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恢復。詳細>>

先行先試:建設兩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首批台灣水果2005年經“小三通”運抵廈門。2006年,大陸第一個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在廈門揭牌。 首批台灣水果2005年經“小三通”運抵廈門。2006年,大陸第一個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在廈門揭牌。

  廈門特區的發展,廈門人的幸福生活,與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息息相關。
  因台而設的廈門特區,從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雙重使命:既要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窗口和排頭兵,又要成為中央對台政策和發展兩岸關系的試驗田、窗口和排頭兵。
  重任在肩。多年來廈門傾力廈台經貿合作與交流,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廈門特區發展所迸發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形成了對海峽彼岸最現實、最貼近的說服力和融合力。
  經貿、文化、教育……廈台各領域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廈門還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兩岸基層政黨、市縣政府和各界之間的參訪,率先啟動赴金馬澎、赴台個人游。“小三通”每天36個往返航班,運送旅客累計超過700萬人次。
  兩岸一家親。來廈台商從最初的“隻身探路”到現在的“舉家扎根”,見証和推動了廈門的繁榮發展,也分享了特區繁榮發展的成果。 詳細>>

往期回顧